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蜀军驻扎在五丈原。
经过前几次交手,司马懿深知论计谋,自己已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依仗中原资源丰富,只守不战总能拖垮诸葛亮。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每日仅食米三四升的时候,便知晓胜利必定属于曹魏,因为诸葛亮命不久矣……
与时间赛跑
蜀汉大业未成,诸葛亮累死征战途中,这些事情早在隆中对发生之前,诸葛亮与其好友已然知晓。
尤其是给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司马徽,这个将卧龙凤雏名声弘扬四海的老师,得知刘备三顾茅庐带走了诸葛亮,心中悲喜是参半的。
所以司马徽才会在最后一次阔别刘备的时候,大呼:诸葛孔明,生不逢时,可惜,可惜。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时候,时年27岁,风华正茂,正值大好青春。人定胜天的自信,促使他这一介村夫敢知行合一,为蜀汉打下基础。
这种愿景在诸葛亮晚年间几乎成为了一种执念,心中所想都是要对得起刘备,要统一北方,拖着孱弱之躯五次主动北伐。
诸葛亮何等聪明之人,当然清楚蜀汉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不应该大动干戈。只可惜,时间不等人。
诸葛亮在劝诫刘禅让自己出兵伐魏时,除了经常要拿出刘备这个先帝的意愿进行施压,也时时向刘禅暗示自己时日不多。
所以在千古一文《出师表》中,诸葛亮字字恳切,全然是在道别和进行新的托孤。他不怕战败,只怕天收。
当然,刘禅是非常心疼自己这个相父的,宁愿不要江山一统,也要让诸葛亮好生休养。
尤其是得知诸葛亮身体抱恙,派遣人星夜兼程,也要将诸葛亮接回蜀汉,要日夜守护丞相。
刘禅是个平庸之辈,除了诸葛亮卜算自己的天命外,第二个知道诸葛亮命不久矣的则是对手司马懿。
黄鼠狼给鸡拜年
起因是诸葛亮为了刺激这位畏蜀如虎的魏国大将军出战,专门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装扮,讽刺其不如回家做女红。
不过,这次诸葛亮没有料到,此计谋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司马懿没有出兵,反而得知了自己的寿命。
司马懿在看到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后,没有半分生气,反而坦然穿上,咨询众人是否合身,是否美丽。
随后,司马懿设宴招待蜀国使者,因也通晓天文,得知有一将星要陨落,便要试探是不是诸葛亮。
司马懿看似寒暄,询问蜀国使者,诸葛亮饮食如何,实则是在打探情报,方便安排新的策略。
蜀国使者哪里清楚司马懿是个老狐狸,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危险,因心疼诸葛丞相每日辛劳,便有感而发,称丞相日进米三四升。
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后,神情非常复杂。
他一方面是大喜诸葛亮命不久矣,另一方面,又惋惜这种千载难逢的敌手却要陨落。
司马懿能算出这一消息,除了夜观天象,当场也给出了众人其他的答案,即食少而事事亲躬,则命不久矣。
按照汉代的计量单位,汉代的一升大约是200毫升,大米的话,丞相一天可吃450到600克;小米的话,则是一天只吃405到540克。
当时蜀汉稻米尚未全面普及,可以推测丞相的主食是小米,又因加工技术有限,能吃到的净米可能为250到400克。
古代行军打仗非常消耗体力,尤其是诸葛亮年事已高,跋山涉水,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这些能量完全不能供给诸葛亮的身体所需。
而司马懿的重点不仅是食少,还有一个事事亲为……
蜀汉的遗憾
蜀汉末期,一代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皆已陨落。
赵云只陪伴了丞相第一次出征,此后骁勇善战的便只有魏延。
此时的蜀汉,勇将颇多,智士寥寥无几,庞统、法正早早离世,新收的姜维还不能百分百信任。
诸葛亮唤人冲锋,皆有响应,想找人分担军务,却满眼望去,一片寂寥。
正因如此,蜀国使者才会不顾场合,痛哭流涕地对司马懿说道:丞相早起晚睡,只要超过二十仗的责罚,都要亲自处理。
负责侍候诸葛亮的侍者对诸葛丞相的辛劳更加清楚,亦是心疼。
侍者每次进入营帐,诸葛亮不是近身贴在地形图上,就是手掌烛台,近乎伏在案板上处理公事。
每次侍者送来饭食,诸葛亮也很少会吃,常见丞相如此辛劳,侍者甚至不顾礼节哭泣。
诸葛亮也知将士心疼自己,但又有何办法。
自白帝城托孤以来,诸葛亮除了重任压身,心神也是极其不稳定。
言听计从、智勇双全的赵子龙一次北伐后,因病逝世;关羽之子关兴六次北伐前病故;张飞之子张苞坠崖身亡。
刘禅被宦官蒙蔽,导致北伐失败;二代英才马谡,因错忍痛斩杀;李严因误粮草,被迫退兵;魏延又与李仪暗中生隙。
诸葛亮处理公事时,时常看见刘备、赵云等人若隐若现,似乎在急切与其团圆。
诸葛亮决不服输,认为还有机会,但是距伐魏大计成功每次都有一步之遥。
宦官干政返朝,马谡失街亭,李严误粮草,就连火烧赤壁借的那场东风,也在上方谷还给了老天。
而上方谷的这场火,也让一向认为人定胜天的诸葛亮,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叹。
尽管如此,病重的诸葛亮还要搏一搏,便想要用七星灯续命,可是火烧藤甲兵欠下的罪孽,在灯灭的那一刻再次抵债。
最令人唏嘘的是诸葛亮临终前所见一切。
李福受到刘禅遣使前来问事,听诸葛亮讲了蒋琬、讲了费祎,他再问,却没得到回答。
重病缠身,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诸葛亮还要不断为蜀汉思考后路,为姜维留下了八卦阵,并设下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计谋。
当司马懿按照天时,时刻探听诸葛亮的死讯时,却发觉对方仍旧给自己设下迷魂阵,要乱魏军阵脚。
直到司马懿终于打消心中疑虑,发兵追击时,却发现,蜀军前方,坐在四轮车上的那个手拿羽扇,头戴纶巾的人不是诸葛村夫,又是谁?
那一刻,司马懿想起在陇上反复出现,天神下凡的诸葛孔明;想起了在西城城楼,一手琴曲肝肠寸断,吓退百万魏国的诸葛孔明;想起了上方谷,羽扇一挥,便降下万千天火的诸葛孔明。
司马懿用兵极其谨慎,想起过往种种,便选择退兵,直到后来知道那只是诸葛亮的木雕,只能感叹:诸葛亮乃天下奇才。
除了让司马懿感到恐惧,当魏将钟会前来伐蜀的时候,定军山诸葛丞相的坟墓也是突起狂风,似有万千阴兵策马奔腾,魏军大乱。
诸葛丞相在离世后,依旧像生前那般,保护着自己忠心一生的蜀汉。
回想丞相这悠悠几十载里,每日都是早起晚睡,甚至通宵,每件事情都要做到亲自处理,与敌人和老天斗智斗勇,修书教学,大业依旧未成。
千古一丞相,不虚人间此行!
区区每日三四升小米,又怎能支撑丞相庇护偌大的蜀汉?
参考文献:
论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拖”死,中国知网,2024-11-25
《三国演义》影视剧,1994-10-23
《三国演义》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