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界,奖金数额往往是衡量一项赛事影响力与运动员价值的重要标尺。近期,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全球总决赛落下帷幕,牛壮以 23-11 击败张泰艺,捧起冠军奖杯的同时,将高达 500 万元的奖金收入囊中。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体育圈,更让斯诺克领域的从业者和球迷陷入沉思。



上个月,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登顶,这本是中国斯诺克的高光时刻,可当奖金数额曝光,却让人五味杂陈。赵心童斩获的 50 万英镑奖金,折合人民币约 483 万,竟低于中式八球这一国内赛事的冠军奖金。要知道,斯诺克世锦赛堪称斯诺克领域的皇冠明珠,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而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全球总决赛虽冠以 “国际” 之名,却基本以中国球员参赛为主,赛事也多在中国举办。如此对比,着实让人意外。

更令人咋舌的是,由于斯诺克世锦赛在英国举办,当地高额税率以及主办部门抽成等因素,让赵心童实际到手收入仅有 230 万左右。反观牛壮,得益于国内相对较低的税率,预估到手收入可达 400 万上下。2025 年尚未过半,牛壮已凭借此役大概率锁定今年中国台球选手单项赛事最高收入者的宝座,只因斯诺克赛事奖金难望其项背。



尽管牛壮收获丰厚奖金,但在影响力与未来商业收入方面,与赵心童仍有较大差距。赵心童在国际斯诺克舞台的卓越表现,使其积累了大量粉丝与商业资源,这是牛壮短期内难以企及的。不过,这并不影响球迷对台球领域奖金格局的反思。在斯诺克界,像赵心童这样站在金字塔尖的选手屈指可数,对绝大多数斯诺克球员而言,比赛奖金是主要收入来源。如今中式八球赛事奖金如此诱人,难免让人猜测:是否会有斯诺克选手因经济利益转投中式八球?

事实上,牛壮本人就是 “转行” 成功的范例。2012 年,牛壮在 APTC 宜兴站一鸣惊人,接连战胜斯图亚特・宾汉姆、马克・金等斯诺克顶尖高手闯入 16 强,并获得成都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外卡。但在后续职业斯诺克比赛中,成绩渐趋平淡,最终转战中式八球。令人惊叹的是,2023 年他首次参加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便打入八强,足以证明有斯诺克基础的球员适应中式八球并非难事。



回顾 2024 年中式八球领域的奖金王楚秉杰,其凭借 1062 万人民币的奖金笑傲群雄。若将这一成绩放到斯诺克世界,除了去年斩获沙特大师赛 50 万英镑奖金的小特,无人能与之抗衡,就连实力强劲的凯伦・威尔逊也难以望其项背。若再考虑税收因素,球员实际到手收入对比或许更加惊人。



中式八球赛事奖金的异军突起,为台球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是斯诺克赛事奖金体系亟待变革,以留住人才、提升赛事吸引力?还是中式八球将凭借高额奖金吸引更多球员转型,从而改变台球运动格局?这不仅关乎球员个人的职业选择,更影响着两项运动未来的发展走向。广大球迷朋友们,你们认为斯诺克该如何应对这场 “奖金危机”?又是否看好更多斯诺克选手投身中式八球?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