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行长,我们绝对不会承认这笔钱是假的!"银行大堂经理拍着桌子说。
张桂花老泪纵横:"我辛苦一辈子的养老金啊,整整十万,现在成了一沓废纸!"
"大妈,出了银行的钱,我们概不负责。"大堂经理冷笑道,"没有证据,谁知道是不是你自己换的?"
一旁的张萍紧握母亲颤抖的手,眼中寒光闪烁:"你们这就是银行的规矩?"
"报警?投诉?随便,没人会信一个老太太的话!"大堂经理不屑一顾。
张萍轻声对母亲说:"妈,别怕,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01
夏日的汉江市,骄阳似火。
张桂花踏进农业银行支行大厅,顿时被扑面而来的冷气激得打了个哆嗦。
她摸了摸衣兜里的存折和身份证,暗自欣喜。
这笔钱来之不易,是她在纺织厂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更是她和女儿未来生活的保障。
大厅里人头攒动,清一色的白发老人。
原来今天是厂里集中发放补偿金的日子,许多老工友都来领钱。
张桂花找了个座位坐下,不时和熟识的老姐妹们打招呼,话语间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6023号,请到3号窗口。"冰冷的电子女声响起。
张桂花连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来到柜台前。
玻璃窗后坐着一位年轻女柜员,正低头玩手机,见她过来,头也不抬地伸手:"存折,身份证。"
"同志,我是来领退休补偿金和养老金的。"张桂花小心翼翼地将证件递过去。
女柜员接过证件,动作麻利地在电脑上操作起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请输入密码。"
张桂花凑过去,像护着宝贝似的用身体挡住视线,颤巍巍地按下六个数字。
"张桂花,1958年5月生,领取退休补偿金和累积养老金共计人民币100,000元整,请确认。"
"没错没错,就是这个数。"张桂花点头如捣蒜,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柜员打开抽屉,取出一摞现金放到清点机上,机器发出"哗哗"的声响。
她头也不抬地将钱推到窗口:"自己点一下,没问题签字。"
面对这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张桂花有些发懵。
她哪里数过这么多钱啊?而且银行大厅里人来人往,她也不好意思当众慢慢数。
"没、没问题的,银行的钱肯定不会错。"张桂花结结巴巴地说,颤抖着在单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下一位。"柜员冷漠地叫道。
张桂花小心翼翼地将钱塞进随身带的布包里,深吸一口气,走出银行大门。
阳光照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她眯起眼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钱,是她大半辈子的心血啊。
回家路上,张桂花心情格外好,路过菜市场顺手买了几条新鲜的鲫鱼。
"今晚给老猫改善伙食,"她自言自语道,"那畜生跟了我十多年,也该沾沾我的福气。"
小区门口,老马正坐在保安亭里乘凉。看到张桂花,他热情地打招呼:"张大姐,这么热的天,上哪去了?"
张桂花扬了扬手里的鱼,笑道:"去银行领钱,顺便买点菜。老马,今天高兴,晚上来我家喝两盅!"
老马是退伍军人,在部队时负责后勤,眼力见儿特别好:"领钱?厂里的补偿金?多少啊?"
"整整十万呢!"张桂花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老马吹了声口哨:"不少啊!钱都点清楚了吗?"
张桂花一愣:"银行的钱,还用点吗?"
老马摇摇头:"现在假币多,尤其这种整厂发钱的日子,更要小心。大姐,咱进亭子里看看吧。"
张桂花被老马的严肃感染,心里突然没底,跟着他进了保安亭。
她将布包放在桌上,小心地取出钱。
老马戴上老花镜,拿起一沓钱仔细查看,表情越来越凝重。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手电,对着钞票照了照,又摸了摸纸张质感,最后长叹一口气。
"大姐,这钱有问题。"
张桂花心头一颤:"什么意思?"
"假的,都是假的。"老马将钞票在灯光下晃了晃,指着水印处,
"你看,正版的毛主席头像清晰得能看到眉毛,这个模糊不清;再看这个安全线,真钞是线,能摸到凹凸感,这个是印上去的,平滑得很。"
张桂花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瘫坐在地上:"不可能,这是银行刚给的钱啊!"
老马扶住她:"别急,咱们再仔细看看,可能也有真的混在里面。"
两人一张一张地检查,十万元里,竟有九万多都是假币,仅有几千是真钞。
张桂花浑身发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这可怎么办啊?这钱是我大半辈子的血汗啊!"
老马安慰她:"别慌,肯定是银行出了问题,咱们马上回去找他们。"
"会不会是我自己不小心弄混了?"张桂花惊慌不已。
老马果断摇头:"不可能。这么多假币,而且都是新的,同一批次,明显是有预谋的。银行必须负责!"
张桂花擦干眼泪,重新包好钱,和老马匆匆赶回银行。
然而,等待她的,是一场比拿到假钱更令人绝望的遭遇。
02
当张桂花再次踏进银行大厅时,已是下午四点多,大厅里的人少了许多。
她直奔柜台,却发现早上那个柜员已经换班。
"同志,我上午在这里取了钱,回家一看,发现钱有问题。"张桂花急切地说。
新来的柜员看了她一眼:"什么问题?"
"假的,都是假钱!"张桂花声音颤抖。
柜员眉头一皱:"请不要在大厅里大声喧哗。这种事情,你得找大堂经理。"
张桂花四处张望,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连忙上前:"同志,我是上午来取退休金的,钱是假的,我要找你们银行负责!"
大堂经理不动声色地将她引到一个角落:"大妈,您小声点。什么叫假钱?您在哪取的?"
张桂花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还拿出几张假币给他看。
大堂经理瞥了一眼,面无表情:"您说这是我们银行给您的?有什么证据吗?"
"证据?"张桂花愣住了,"钱就是你们银行给的,还需要什么证据?"
"大妈,不是我们不相信您,只是这种事情必须讲证据。您从我们银行取钱后去了哪里?和谁接触过?钱有没有离开过您的视线?"
大堂经理的每一个问题都像刀子一样刺向张桂花。
老马忍不住插话:"我是小区保安,张大姐从银行直接回来的,路上只买了几条鱼,钱一直在她包里,不可能换过。"
大堂经理冷笑一声:"您是证人?请问您跟着这位大妈全程了吗?"
老马语塞。确实,他只是在小区门口遇到张桂花,之前的事情并不知情。
"大妈,我们银行清点现金有严格流程,不可能给客户假币,更不可能给这么多假币。"
大堂经理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您拿着这些钱,声称是我们给的,没有任何证据,我们凭什么相信您?"
张桂花急得直跺脚:"这钱就是你们给的!我一个老太太,哪来这么多假币?"
"大妈,您冷静点。"大堂经理不为所动,"
您拿着假币来换真币,这种事情我们见多了。出了银行门,钱财安全是客户自己的责任,这是银行规定。如果您执意闹事,我只能叫保安了。"
听到这话,张桂花如遭雷击,两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老马连忙扶住她:"你这人怎么这样?明明是你们银行的问题,还反咬一口?"
"这位先生,请不要无理取闹。"大堂经理做出送客的手势,
"如果您怀疑有诈骗行为,可以去派出所报案,银行会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现在,请您们离开,不要影响其他客户办理业务。"
张桂花浑身发抖,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钱啊……"
老马看不下去,搀扶着张桂花往外走:"走,咱们去派出所!"
离开银行,张桂花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她一生勤劳节俭,从没想过竟会遭此横祸。
十万元啊,是她一辈子的积蓄,是她给女儿准备的嫁妆,是她晚年生活的全部依靠。
派出所的经历同样令人失望。
警察接待了他们,但表示这是银行内部业务纠纷,需要确凿证据证明假币来自银行,仅凭张桂花的一面之词,无法立案。
他们建议她向银行上级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法律途径?请律师至少得几千块啊,我现在连真钱都没几个了!"张桂花苦笑道。
走出派出所,夜色已深。张桂花望着满天星星,只觉得每一颗都像是在嘲笑她的天真和无助。
"老马,真是谢谢你了,我自己回去吧。"张桂花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老马不放心:"要不要通知你女儿?这事挺严重的。"
张桂花摇摇头:"萍萍工作忙,不想她操心。再说,她知道了只会埋怨我不让她陪我去银行。"
03
回到家,张桂花坐在床边,望着那堆假钞发呆。
老猫蹭过来,她机械地摸摸它的头:"老东西,今天没鱼吃了。"
猫咪"喵"了一声,似乎在安慰她。张桂花抱着猫,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第二天一早,张桂花再次来到银行,希望能找到行长讲理。
这次,她刚一进门就被昨天的大堂经理拦住了。
"大妈,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银行对此事不负责任。请不要再来打扰我们的正常业务。"
张桂花不依不饶:"我要见行长!"
"行长很忙,没空见你。"大堂经理不耐烦地说,
"如果你再闹事,我们只能请保安把你请出去了。"
张桂花气得浑身发抖:"你们这是强盗行为!国家的银行,怎么能这样对待老百姓?"
她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客户的注意,大堂经理脸色一变,压低声音威胁道:"大妈,别给自己找麻烦。这钱是不是真的只有你知道,您这么大年纪了,别给子女添麻烦。"
张桂花听出了威胁的意味,心如刀割。
她颤颤巍巍地走出银行,在路边坐了很久,才缓过神来。
接下来的一周,张桂花像是变了一个人。
她几乎不出门,也不和邻居李阿姨聊天,每天只是呆呆地坐在窗前,看着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群,眼神空洞。
小区正在进行物业改造,每户需缴纳一定费用,她的楼栋已经开始动工,可她连这笔钱都拿不出来了。
李阿姨担心她,隔三差五地送些吃的来,却总是被她婉拒。
"我没事,不用麻烦你。"张桂花总是这样说,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第九天,张桂花收到了物业的停水电通知,一个月内不交费就要断水电。
她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翻出了女儿的电话号码,终于下定决心拨了过去。
"妈?"电话那头传来张萍略显疲惫的声音,"这么晚了,有事吗?"
张桂花一听到女儿的声音,泪水就不受控制地流下来:"萍萍,妈遇到点麻烦……"
她哽咽着,将这十天来的经历断断续续地讲了出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张萍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妈,你别急,我马上请假回来,明天一早就到家。这事我来处理。"
张桂花松了一口气,又有些内疚:"你工作那么忙,别耽误了。"
"工作哪有你重要。"张萍坚定地说,"妈,你放心,我一定帮你讨回公道。"
挂了电话,张桂花靠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发呆。
老猫跳上她的腿,轻轻地蹭着她的手,似乎在说:有女儿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4
第二天中午,张萍风尘仆仆地赶回家。
一进门,她就被母亲憔悴的样子吓了一跳。
短短十天,张桂花就像老了十岁,眼睛浮肿,头发凌乱,身形更是瘦了一大圈。
"妈!"张萍放下行李,紧紧抱住母亲。
张桂花轻抚女儿的背,忽然觉得鼻子一酸:"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萍帮母亲倒了杯水,坐下来详细询问事情经过。
张桂花将一切娓娓道来,包括银行工作人员恶劣的态度和隐隐的威胁。
听完,张萍眉头紧锁:"妈,我先看看那些钱。"
张桂花从柜子深处取出那沓假币,递给女儿。
张萍作为记者,见多识广,很快确认这些确实是假币,而且是同一批次、同一来源的假币。
"妈,你当时为什么不让我陪你去银行?"张萍有些责备地说,"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你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我啊!"
张桂花叹了口气:"你每天工作那么忙,我不想打扰你。再说,我觉得自己能行。"
"那您老人家可真行啊,把十万块假钱抱回家,还瞒了我十天!"张萍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张桂花眼圈一红:"我……我是怕你担心。"
张萍看到母亲委屈的样子,顿时心软了。
她想起前年母亲摔断腿,硬是一个人在家挺了三天才告诉她,说是不想影响她工作。
这一辈子,母亲什么时候真正为自己考虑过?
"妈,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火。"张萍深吸一口气,
"这事交给我,我一定帮你解决。"
张桂花摇摇头:"没用的,我都去了好几趟了,银行不认账,派出所也不管。"
张萍脸上露出一丝坚毅的神情:"妈,你别忘了,你女儿是干什么的?"
"记者,市报社的记者。"张桂花说。
"没错,我是记者,专门帮老百姓伸张正义的记者。"张萍斩钉截铁地说,"这事我不管,谁管?"
看着女儿自信的样子,张桂花心里涌起一丝希望。
也许,这次真的能讨回公道呢?
下午,张萍带着假币去了银行。
她没有像母亲那样直接找柜台,而是在大厅里仔细观察了一番。
银行大厅装修豪华,工作人员制服笔挺,俨然一副正规金融机构的模样,但细看之下,却能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细节——例如某些柜员傲慢的态度,大堂经理对待不同客户的差别对待,还有监控摄像头的布置似乎存在死角。
张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装作在填单子,实际却在偷偷拍照记录。
两个小时后,她离开银行,直奔派出所。
在派出所,张萍拿出了记者证。
面对记者身份,警方的态度明显不同,详细记录了她的陈述,并承诺会调取银行的监控录像进行核查。
"不过,"接待的警官补充道,
"如果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假币来自银行,我们也很难立案。银行一般会辩称客户在离开银行后可能遭遇了调包。"
张萍点点头:"我理解。不过我想请问,像这样的案件,最近有没有其他市民报案?"
警官犹豫了一下:"这个……不方便透露。"
张萍敏锐地捕捉到了警官的表情变化:"也就是说,确实有类似案例了?"
警官不置可否,只是委婉地表示:"如果你真想帮助母亲,最好收集更多证据。假币能够鉴定来源,如果能证明都是同一批次,可能对案件有帮助。"
05
离开派出所,张萍心中已有了初步计划。
她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去了社区居委会,以采访名义了解近期老人们反映的问题。
"哎呀,说到老人问题,最近可不太平。"居委会主任李大妈一边泡茶一边说,
"前阵子就有好几个老人来投诉,说是从银行取钱,回来发现钱有问题。"
张萍眼前一亮:"都是哪家银行?具体是什么问题?"
"就是你妈妈去的那家农业银行啊。"李大妈压低声音,
"有的说钱少了,有的说钱是旧的,脏兮兮的,还有的直接说拿到假币了!可银行压根不认账,说都是老人自己弄混了。"
张萍追问:"那这些老人后来怎么处理的?"
李大妈叹气:"能怎么办?吃哑巴亏呗!谁让咱老人好欺负呢?"
回家路上,张萍脑子里已经有了初步计划。
第二天一早,她便开始行动起来。
先是联系了几位报社的同事,借来了专业录音和微型摄像设备,然后通过居委会联系上了几位同样受害的老人,一一登门拜访,详细记录他们的经历,同时收集各种可能的证据。
令张萍惊讶的是,这些老人的经历竟如出一辙。
都是在最近两个月内,从同一家农业银行支行取钱,由同几个柜员办理,回家后发现钱有问题,而银行的态度也惊人地一致:否认、推诿、威胁。
更关键的是,通过一位老人保留的银行单据,张萍发现这些案例中,经手的出纳主管多是一个姓王的中年女性。
"王会计?"母亲听到这个名字,恍然大悟,"对,就是她!当时就是她在柜台后面指挥年轻人给我数钱的!"
张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妈,我明白了。"
接下来的一周,张萍马不停蹄地奔走调查,同时通过报社的关系,联系上了农业银行总行的一位工作人员。
在咖啡馆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她一个惊人的信息:该支行确实有员工被举报涉嫌舞弊,但因证据不足,又有人"打招呼",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打招呼的是谁?"张萍追问。
内部人士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刘行长。区农业银行支行行长,人称'刘老油条',官场上吃得很开,这次提拔就等着这一票政绩呢。"
张萍若有所思:"那您觉得,内部会有人配合我们调查吗?"
内部人士苦笑:"明面上肯定没人敢出头。不过……"他递过来一张纸条,"这个人可能会帮你,你私下联系,别说是我介绍的。"
纸条上写着一个名字:赵建国,银行内保部门。
通过赵建国的帮助,张萍获得了一些银行内部的重要信息,她开始策划一个大胆的行动。
她联系了电视台的朋友陈明,准备进行一次隐蔽拍摄,捕捉银行工作人员掉包现金的证据。
"妈,我需要您再去一次银行。"张萍郑重地对母亲说,
"这次不一样,您会戴上我们的设备,我们将全程监控。"
张桂花有些担忧:"会不会有危险?"
"不会,我和陈明会在对面咖啡馆全程盯着。有任何问题,我们立即介入。"张萍安慰道。
计划开始的那天,一切如常。
06
张桂花按照指示去银行存了5000元真钞,镜头清晰地记录下王会计掉包现金的全过程。
就在张萍以为万事大吉时,意外发生了。
当天晚上,她正在整理证据,突然听到门铃声。
打开门,两名警察站在门外。
"张萍女士?有人举报您涉嫌诽谤和非法拍摄,请跟我们走一趟。"
张萍一愣:"什么?我是记者,我在做正当调查!"
警察面无表情:"有人提供了证据,说您伪造材料诽谤银行。我们需要带您去接受调查。"
张桂花闻声赶来,急得直跺脚:"不可能!我女儿是为了讨公道!"
张萍冷静下来:"妈,别急。我跟他们去一趟,很快就回来。"她转向警察,
"能不能先让我拿点东西?"
警察点头同意,张萍迅速回到房间,将U盘塞进袜子里,又匆忙给陈明发了条短信:"有麻烦,保存好证据,按计划B行事。"
在警察局,张萍被带到审讯室。
刘行长和王会计已经在那里等候,旁边还站着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自称是银行律师。
"张记者,好大的胆子啊。"刘行长冷笑道,"知不知道诽谤罪最高可判三年?"
张萍镇定自若:"刘行长,污蔑罪也不轻,尤其是污蔑记者。"
"污蔑?"王会计尖声道,
"我们有证据证明你伪造证据!"她将几张照片推到张萍面前,照片上显示张萍在电脑上编辑图像。
张萍一眼就看出这些照片是合成的,但她没有急着辩解:"有意思,居然伪造证据说我伪造证据。"
审讯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
刘行长和律师轮番施压,恐吓张萍认罪,声称如果她认罪,银行可以私下解决她母亲的问题;如果不认罪,不仅她要坐牢,母亲的钱也别想要回来。
张萍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清白。
凌晨三点,审讯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名中年警官走了进来。
他面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个档案袋。
"张萍,我是市公安局特别调查组组长韩峰。"
中年警官直视着她的眼睛,声音低沉而严肃。
刘行长站起身,脸上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韩局,材料都准备好了。"
韩峰没有理会刘行长,只是将档案袋重重地摔在桌上。袋子敞开,露出几张照片和一份带着红色印章的文件。
韩峰慢慢打开文件,推到她面前:"看清楚了,这是我们刚刚发现的。事情恐怕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刘行长和王会计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审讯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怎么可能..."张萍喃喃自语,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