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浑身没劲,吃不下饭,头晕脑胀......”这是许多老年人入夏后的真实写照。俗语说“入夏无病三分虚”,高温、湿气、阳气外泄等因素会让身体“元气”悄然流失。

老年人代谢减缓、脏器功能衰退,更容易被夏季的“隐形杀手”盯上。究竟哪些老人需要特别警惕?又该如何科学调理?今天一文说清!

01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这类老年人通常本身气血不足、阴阳失衡,平时就可能经常感到乏力、气短,免疫力较低。夏季人体出汗增多,气血津液容易耗损,会进一步加重体质的虚弱程度。

调理方法:

以补气养血、滋阴生津为主。多吃一些山药、莲子、红枣、银耳、百合、瘦肉、鱼类等食物。

避免过度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晚上尽量在 22 点前入睡,中午安排 20 分钟左右的午休。

02 患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天热时身体为了散热,血管会自然扩张,血压可能跟着忽高忽低。

尤其是本身血管弹性差的老人,血压一旦不稳,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身体调节能力较弱,高温下容易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身体缺水,血液变黏稠,高温还会影响食欲,使饮食不规律,血糖就容易不稳定。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夏季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空调房里,也可能出现呼吸不畅、咳嗽等不适。

调理方法: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调温度控制在 26-28℃,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注意补充水分,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03 脾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渐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夏季气候湿热,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且,湿热困脾还会让人感到浑身乏力、困倦沉重,就像被“暑湿” 黏住了一样。

调理方法:

遵循健脾祛湿的原则,多吃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南瓜、山药、茯苓、白扁豆等。

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饭后不要立即卧床,适当活动一下,促进胃肠蠕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不好也会影响脾胃功能。



04代谢功能较差的老年人

代谢功能差的老年人,身体对热量的调节能力不足。夏季气温高,身体产热增加,而代谢慢导致散热困难,容易出现烦热、多汗、头晕等中暑前期症状。

同时,代谢紊乱还可能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

调理方法: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帮助身体散热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可以适当喝一些绿豆汤、荷叶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和中暑。

夏季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健康的季节。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运动。

关注身体的变化,及时应对不适症状,才能平安健康地度过夏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