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发生的枪击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发后,一位印度前军事和情报官员站了出来,指责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是这场枪击事件的主谋。
此言一出,瞬间将巴基斯坦顶上了风口浪尖。
就在巴基斯坦还未做出回应的时候,印度总理莫迪大有趁热打铁之势,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一定会对恐怖分子及其背后支持者实施“最严厉惩罚”。
这无疑又将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
对于印度方面的指责,巴基斯坦方面坚决否认,结果双方还未进行交涉,印度就率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以及暂停一项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
对此,巴基斯坦也毫不退让,除了宣布多项对等反制措施外,还关闭了印度航空公司、暂停了所有与印度的贸易等等。
就在双方僵持至4月24日晚上的时候,印巴两军在克什米尔控制线沿线爆发了一场小规模交火。
至此,印巴冲突的口子越撕越大。
表面上,印巴冲突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但实际上,它牵扯着全球的利益。
尤其是离这两个国家最近的中国,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会受到这场冲突的牵连。
中国人民是最不想发生战争的,毕竟我们好不容易才将和平保持到现在,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中国人民也毫不畏惧。
纵观这次印巴冲突的发生,那场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的枪击事件是最主要的导火索。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88年前的中国卢沟桥,也曾上演过类似一幕。
1937年7月7日这天,日本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中队长清水节郎的带领下,到达宛平城北边龙王庙附近,冒雨进行军事演习。
面对日军突然的行动,宛平城内中国守军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当时,负责守城、守桥任务的中国守军是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二一九团第三营。
据该营老兵马步先晚年回忆:“鬼子的演习开始后,我们晚上都不敢脱衣睡觉,手里的大刀就能攥出水来。”
足见当时情形的紧张。
日军从当日的晚上7点开始进行演习,到10点时,突然从营地内部传出一阵枪声。
三营营长金振中不敢大意,立即集合部队,严密注意日军动态。
不久,金振中就接到报告,说日军传话过来称,有一名新兵在演习过程中失踪,要求率队进城搜查。
这种无理要求金振中当然不能答应,六年前的九一八事变还依旧历历在目。
于是,金振中断然拒绝了日军搜城的要求。
然而,金振中刚刚放下电话,外面就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
日军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攻击,炮弹越过宛平城墙,击中了营指挥部。
6间房间被瞬间炸毁,2名士兵当场身亡,5人受重伤。
不久各连连长冲进了办公室,他们告诉金振中,日军已经向我阵地蜂拥扑来。
情况紧急,金振中再也来不及多想,立刻下令迎战。
在第三营的顽强反击下,日军伤亡惨重,始终未能靠近城墙半分。
这使得日军极其不甘和愤怒,眼看攻不下来,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决定反咬一口。
他给冀察政务委员会打去电话,诡称日军在演习过程中听到宛平城内发起枪响,导致日军演习部队混乱,丢失了一名士兵。
言外之意,日军怀疑失踪士兵是被中国守军捉了去。
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接到报告后怒不可遏,他毫不客气地回怼道:
“日军在我中国领土上演习本就违反了国际法,所以丢失士兵我方不负任何责任。”
见秦德纯不配合,日本特务机关和丰台日军威胁说,如果不允许他们搜查,就要用武力打开宛平城。
秦德纯霸气表示,如果日军一意孤行非要开战,中国军队将奉陪到底!
日军气急,于7月8日凌晨向清水节郎所部增派部队,再次对宛平县城进行了攻击。
由于日军武器装备先进,宛平东北的沙岗很快被占领。
冀察当局担心事态扩大,立即派遣调查员前往卢沟桥进行调查。
然而日军根本不顾双方还在谈判之中,再次向宛平城内投放了炸弹,顿时硝烟四起。
无奈,中国军队只好发起反击,卢沟桥事变正式爆发。
日军为何如此着急开战,不愿意等事情调查清楚呢?原因是,这是他们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借口罢了。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尝到甜头的日军,欲望也就越来越大,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战争。
而那个所谓的失踪士兵其实早已找到。
这位失踪的日军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20岁时从东京应召入伍,是一个传令兵。
当天日军演习时,志村菊次郎因拉肚子去解手而离队,返回时却迷失了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
就在日军要求搜城时,志村菊次郎就被清水节郎派出的士兵找到了。
原本误会到此就应该解除,但抱着侵华的目的,日军非但没有向中方交涉,还封锁事实,对宛平城发起进攻。
日军如愿挑起战争后,就悄悄把志村菊次郎送回到了日本。
毫不知情的中国军队,就这样被日军泼了一盆脏水,不得不展开还击。
据说志村菊次郎依旧没能逃过上战场。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明显力不从心,只好再次在国内征兵,于是志村菊次郎又被征召入伍。
1944年,志村菊次郎在缅甸被中国远征军击毙。
就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就被日军将计就计,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军队才洗刷了“冤屈”。
曾任日本驻天津的特务机关长茂川秀和承认:“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日本放的。为了扩大两军冲突,指使部下鸣放鞭炮的是我。”
如今导致印巴发生冲突的枪击事件,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士兵失踪”,都是发起战争的一种卑劣手段。
究竟枪击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否真的为巴基斯坦,或许只有印度总理莫迪知道了。
总之,每次战争的爆发受伤的永远是人民。
就在4月26日凌晨2点,印度在毫无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开闸泄洪,导致巴基斯坦50多个村庄瞬间被淹没,伤亡巨大。
对此,巴方进行严厉谴责。
实际上,制造极端手段往往都无法解决问题,像印度这样带有报复性的作为,只会让冲突加剧。
只希望战争不要到来,人民不要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