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消防通道的乱停车现象终于杜绝了。”“人行道上终于也没车了。”“马路边无人管理的花箱移除了,还在附近办了有趣的市集!”……近日,新华路街道的不少居民为路面的改善频频点赞。而这些改变,正源于新华路街道城运中心发起的“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城’心” 专项行动。
接诉快办,无名通道有了“身份认证”
“以前这条‘三不管’通道停满车,出门散步都不方便,现在装上隔离桩,道路清爽了,心里也踏实多了。”站在焕然一新的番禺路290弄旁的通道前,居民张老伯感慨道。这条曾让周边居民提心吊胆的“三不管”通道,正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首个攻坚目标。
番禺路290弄进入周边小区的无名道路长度近百米。这条背街小巷既非市政道路,也不属于小区内部道路,长期处于交警、路政、物业均无法管理的“三不管”尴尬境地。日前,有市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这条无名道路是进出自己小区的消防通道,却因大量机动车违法停放造成堵塞,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希望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原来,因沿线周边有学校、餐饮店、婚纱店,番禺路290弄旁的这条小道早晚高峰时段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加之多辆机动车无序停放在小巷两侧,将这条“生命通道”变成了“肠梗阻”。张老伯回忆:“最严重的时候,两侧停满了车辆,救护车都进不来。”
安装地桩前
安装地桩后
了解到居民的困境后,新华路街道迅速行动,主动补位,积极“兜底”处置。番禺居委会也第一时间响应,及时核实情况。经过调研后,居委会发现该问题在于煤气管道老旧改造以及实施架空线施工时,移除了通道原有的石墩子和地桩,却未及时恢复相关设施。为此,街道平安办迅速组织力量,重新安装地桩并固定石墩。通过这一举措,对车辆形成了有效隔离,阻止了违停现象的再次发生,也为这条无名通道完成“物理身份认证”。
未诉先办,“三不管”花箱的“美丽转身”
城市的高速现代化过程中,在一些治理边界模糊的交叉地带,“多头粗放”“权责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悄悄积累了下来,容易久拖不决,变成“三不管”现象,最终形成痛点、堵点和难点。除了影响居民出行的“三不管”小巷,淮海西路(安顺路到凯田路)附近的几个“花箱”,也一度遇到了“三不管”的难题。
前不久,有市民反映,淮海西路(安顺路到凯田路)旁的花箱无人管理,花都枯萎了,影响了周边市容市貌。然而,这里地处徐汇与长宁两区交界,难以界定管理主体。
花箱清理前
花箱清理后
“区域有界、治理无界,群众诉求就是行动指令。”由于花箱的特殊性,无法“锁定”管理方,新华路街道城运中心秉承着“把居民需求放首位”的原则,主动跨前一步,作为“一网统管”城运工作中联勤联动的统筹协调节点,积极协调街道区绿化市容局、街道美街办等多部门,共同为解决居民诉求出“实招”,将无主花箱全部清理,使附近广场重新变得宽敞清洁,让市民能进入、可休憩。花箱移除之后,广场上还举办了“oleh oleh”市集,变身为了“网红”打卡点。
难诉共办,为人行道提供“立体防护”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停车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地处中心城区,新华路街道区域内停车位“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时间难以改善,甚至时不时有车主为方便自己,把车停在人行道上,影响了行人、车辆正常通行,街道也多次接到了路过市民的投诉。
人行道旁新安装了立柱与石墩
面对人行道违停顽疾,新华路街道城运中心在“难诉共办”的理念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构建起了多方联动的治理网络。街道城运中心一方面联系社区民警,查询车主信息,并对车主进行劝导,同时加强巡逻,维护道路安全;另一方面协调永达市政、居委会等相关单位、部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安装立柱、增加石墩等措施,有效防范了人行道停车现象。“以前推婴儿车都要绕开机动车,现在可以放心散步了。”居民黄阿姨感慨道。
从“管理盲区”到“治理样板”,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据新华路街道城运中心介绍,未来,中心将持续用“兜底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把群众需求“置顶”,以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打通路面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居民们提供有序、安全的出行环境。
图片来源于新华路街道
撰稿:甘力心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