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伴随一辆深蓝S05右舵版缓缓驶下生产线,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仪式暨全球累计产量2859万辆下线仪式在泰国举行。

作为长安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在中泰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时一年多,长安汽车罗勇工厂就实现了正式投产。


该工厂已建成产能10万辆/年,后续将逐步拓展到20万辆/年,预计未来累计将为泰国提供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3万多个。

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按照规划,未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均将在罗勇工厂投产。未来三年,长安汽车还将在东南亚陆续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并将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定位全球右舵备件中心。

同时,将通过AI赋能,升级泰国数智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慧车控、智能维保、电池监控、远程诊断等功能。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的正式投产,不仅是长安汽车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出海”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它为中国车企探索全球化提供了新的范本,更树立了“全产业链出海”的行业标杆!

中国车企探索全球化的

“罗勇样本”

2023年11月,我们有幸跟随长安汽车在泰国,见证了长安汽车东南亚品牌战略发布会。彼时长安汽车就已宣布将在泰国建立工厂。

到今年5月16日,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仅用18个月快速建成投产,成为了中泰合作与区域经济协同的典范。


如同泰国工业部部长埃卡纳·普姆潘在出席投产出席仪式上致辞所说,感谢长安汽车选择的优质伙伴选择泰国,携手打造泰国工业的未来,对泰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机会,也将全面助力泰国新工业发展。

今年适逢中泰建交50周年,可见长安汽车泰国工厂的投产,有望推动当地从“汽车组装基地”向“新能源产业中心”升级,并通过本地化采购带动300亿泰铢的经济效益。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而言,这同样是个里程碑。

罗勇工厂也是央企在海外投产的首个新能源整车工厂,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全链条本地化的“产业出海”模式。这一跨越打破了传统CKD(散件组装)模式,为中国车企探索全球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罗勇样本”。


作为东南亚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罗勇工厂整合了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的新能源技术,覆盖纯电、增程等多技术路线,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栈能力。工厂的绿色智能设计(如光伏发电、雨水回收、数字孪生技术)更成为“中国智造”的海外技术标杆。


东南亚是作为长安“海纳百川”计划的核心区域,罗勇工厂将辐射全球右舵市场,并建立全球右舵备件中心,这一布局标志着长安将五大海外市场提升至与中国本土同等战略高度。

对中国品牌汽车出海的

几大启示

在我们看来,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不仅意味着“海纳百川”战略更进一步,对于中国品牌出海带来了以下启示。

首先,是实现从“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


长安通过本地化生产、研发和供应链整合,降低了贸易壁垒风险(如关税、物流成本),并推动技术标准输出。这种“全产业链出海”模式为中国车企提供了从“卖产品”到“建生态”的转型路径。

面对全球多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趋势,属地化生产成为必然选择。长安的实践表明,本地化生产可降低政策风险,并通过培育本地供应链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其次,这也是本地化融合与长期主义的体现。


罗勇工厂并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结合泰国需求推出右舵车型、建立本地备件中心,并通过AI赋能数智服务,践行“In Thailand, For Thailand”理念。长期深耕本地市场(如参与洪灾救援、技术培训)提升了品牌信任度。


再者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车企需以新能源技术为突破口,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如东南亚对高性价比、长续航车型的需求),实现多元化技术路线布局。长安汽车罗勇工厂的投产证明,新能源技术的出海输出,是打破欧美日韩传统格局的关键,也将颠覆海外用户对于传统燃油车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认知。

最为重要的是,长安汽车在泰国的开拓与实践,如就业创造、灾害救援等多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展现,彰显了自身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形象,并以“企业公民”姿态融入当地社会,从而提升品牌国际形象和文化认同。

红点观察: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的投产,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更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系统性经验:以新能源技术为引擎,以本地化为纽带,以全产业链为支撑,构建“共生共荣”的全球化生态。

未来,这一模式或将在拉美、中东等市场催生更多“中国智造”标杆,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