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发布的一则《强制拆除公告》,剑指辖区的违章建筑“英之园”。不成想,至少在网络舆论层面,并未获得一边倒的支持,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为此分裂为拆还是不拆的两方互相攻讦。



一、太贵而“不能拆”的违章建筑

按理说,强制拆除违章建筑本应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也理应获得舆论一边倒的支持。至于这次舆论出现异议的原因,全在于这次拆除的违章建筑“英之园”过于豪华了。有多豪华呢?潮阳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情况通报》里,对“英之园”官方估价1.14亿元,而在很多网红叙事里,“英之园”的价值要高达10亿元。即便按照当前数字最小的官方估价来看,“英之园”的豪华也已突破大众认知,首先作为违建自然不会存在多少用地成本,其次占用了农村土地自然不存在学区房等区位溢价,属于实打实的造价过亿。如此之豪华的“英之园”,即便属于违章建筑,可如果说拆就拆了,也确实令人深感惋惜。



二、强拆,解决了违章问题,但面临浪费的问题

不拆的话,尚有座造价过亿的豪华建筑存世;拆掉的话,过亿的价值顷刻间灰飞烟灭。潮阳区官方的强拆要求,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流程,但显然在道义上并不能完全服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强拆是否是针对违章建筑的唯一可行处理方案,是否还存在其他能够兼顾法律尊严与财产价值的两全方案。在官方的说法里,“英之园”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非法占用集体工业用地和耕地,未经审批擅自建设,侵害集体及公共利益”,其实如果按照这个问题描述来找解题思路,那么,舆论呼声最高的由官方予以没收接管并运营产生价值,来回馈集体,怎么看都要比强拆掉的方案要来得务实且划算。换句话说,潮阳区政府如果坚持强拆,有个问题绕不过去,就是以怎样的理由才能说服公众,强拆这座豪华建筑产生的社会价值,为何大于其经济价值。



三、强拆,撇不清渎职滥权的嫌疑

如果“非法占用集体工业用地和耕地,未经审批擅自建设,侵害集体及公共利益”,确实触碰了法律法规的红线,不得不以强拆来收场。那么,潮阳区官方显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向公众作出解答,比如,第一,如果“英之园”是触碰红线违规建筑,为何官方没能在其建造过程中予以有效制止?第二,如果官方在建造前、建造中尚且不能制止,为何有能力在建造完成后进行强拆?第三,在建造完成后,潮阳区官方以“零容忍”的姿态强拆价值过亿的“英之园”,如此之大的财产无端损失,是否存在对浪费公民财产的漠视?第四,地方政府否存在监管不严、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如果不能解答以上的问题,“英之园”的强拆,大概率会成为潮阳区政府的一道扣分题,而且是扣在地方政府最喜欢说的营商环境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