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中医药(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李舒晴 周述峰)
5月17日,由第一健康报道发起,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主办,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走进七〇七——中医药名家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会上,梳理了以镇江膏药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经典名方在现代融入经济发展与健康生活格局,在变革中守正创新的发展脉络,为打造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消费、中医药古方服务人民健康的地方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例奠定了基础。
图为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以“探秘镇江膏药百年传承,打造宫廷医方健康新篇章”为主题,旨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镇江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消费提质提效。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陈峥,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党政办公室主任黄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于智敏,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智库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执行院长曹建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名中医吴勉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永刚,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会长周恩泽,“金山”牌镇江膏药非遗传承人、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同全,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中医药非遗传承与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嘉宾、企业高管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见证中医药古方在现代焕新发展、蓬勃生长的新故事。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金山牌镇江膏药是镇江的一张传统医药名片。”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会长周恩泽在欢迎辞中表示,通过各方努力,定能推动镇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让这一镇江名片焕发新光彩。
图为周恩泽致欢迎辞
深厚的历史积淀、脉络分明的流派传承、丰富的药材资源,铸就了镇江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中医药产品。如今,通过文旅融合、教育普及和科研保护,这些璀璨的珍宝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以视频形式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非遗产品,是融入百姓生活的中医药文化实例,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体系的关键元素。”杨荣臣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传“好”、传“活”中医药非遗产品,要做传播上和工艺上的守正创新。“镇江膏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在非遗传承、工艺改进上的努力也值得肯定。期待镇江膏药能持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用‘小膏药’讲好传统中医药产品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造福百姓的‘大叙事’”。
图为杨荣臣作视频致辞
“在我求学期间,就有不少老师推崇镇江膏药,今天来到镇江,我看到这一中医外治的优秀典范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体制的变革和工艺的改良,承载了几代国人的健康记忆,见证了历代医家和当代企业家传承弘扬守正创新的艰辛奋斗,也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前景和路径。”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陈峥表示。
图为陈峥致辞
“‘七〇七’虽然是个非常现代的名字,但是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做的全是传统挖掘的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名中医吴勉华建议,下一步,还需做好非遗的典藏活化,围绕基础展开研究,并通过循证医学的临床评价增强说服力,让中医膏方进一步惠及百姓。
图为吴勉华致辞
“金山”牌镇江膏药非遗传承人、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同全表示,从成功研发自动摊涂包装一体化设备,推动生产线现代化、标准化,到创建七〇七疼痛骨伤研究院,又到打造【镇江膏药+】的个性化中医药特色疗法,七〇七天然制药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目前公司计划投资一千万元研制镇江膏药第二代产品镇江橡胶膏,将中药瑰宝镇江膏药升级为质量控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的中医药新产品。
图为耿同全致辞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它以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金山牌镇江膏药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目前,中医外用膏药制作技艺(金山膏药制作技艺)已成为镇江市拥有的6个省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之一。
研讨会学术分享环节聚焦古方临床应用与产业转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名家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于智敏在以《中医药理论创新与产业转化路径》为题的报告中指出,特效方药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他指出,特效方药理论创新与产业转化要突出原创性、体现继承性、强调实用性。
图为于智敏作报告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执行院长曹建春围绕《化腐清创术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与外用药应用》,解析了中医传统外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之路,他表示,中医外用药品类丰富,历史悠久,现在应用的却较为稀少,针对中医外治技术的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图为曹建春作报告
七〇七疼痛骨伤研究院首席临床专家杨家强分享了【镇江膏药+】杨氏融合疗法,他表示,该模式将传统膏药与个性化的诊疗技术相结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就诊需求辨证施治,为骨伤科治疗带来了新思路,也为不同体质甚至一体多病的病人提供了“一人一方”的解决方案。
图为杨家强作报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永刚在题为《百年膏药创新开发新趋势》的报告中介绍了镇江膏药与镇江橡胶膏的最新工艺改进情况,他表示,经过工艺升级,产品较原来贴用更舒适,疗效更确切,使用也方便。
图为王永刚作报告
宫廷医方五仙膏医学顾问史士昊,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李航、赵雪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宫廷古方在疾病调理与健康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图为五仙膏、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作报告(从左到右依次为五仙膏医学顾问史士昊、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李航、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赵雪峰)
活动特别设置非遗技艺实地调研考察环节、与会嘉宾走进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非遗文化传承走廊与质控中心,近距离感受了中医古方的“前世”与“今生”。
图为与会嘉宾走进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非遗文化传承走廊与质控中心
会上举行了“【镇江膏药+】临床基地”授牌仪式与“健康卫士勋章”颁授仪式。
图为“【镇江膏药+】临床基地”颁授仪式
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为陈峥副馆长、吴勉华教授、周恩泽会长、耿同全董事长颁授“健康卫士勋章”。李达表示,四位嘉宾在推进中医药文化的抢救传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变革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勋章颁授现场
据介绍,健康卫士勋章由第一健康报道首创,旨在借助媒体的传播力量,表彰那些在大健康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弘扬他们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励行业不断创新与进步。
此次研讨会以“传承”为底色、“创新”为画笔、“融合”为纽带,从文化、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呈现了中医药乘着逐渐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东风,在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的壮阔洪流中求新求变、锐意创新的缩影。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依托中医药非遗这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创新转化、产研融合的背景下镇江市中医药事业必将走出有沉淀、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