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正在办公的毛主席收到一封来信。当看清信中的内容时,他猛然拍桌:“怎么能让他当地委副书记呢?真是大材小用!”

随即他立马将叶帅叫来,让其立马将这个人的工作安排好,这才放心。

信中到底写了什么,竟让毛主席如此生气?主席为何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卓越的政治工作者

来信之人正是王恩茂中将,彼时的他正在芜湖担任地委副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告给了中央。

而毛主席之所以这么愤怒,就是因为他觉得王恩茂的才能被埋没了。



从1928年加入革命开始,王恩茂虽然在战场上的功绩并不怎么突出,但在政治工作方面,绝对是能力突出,与王震将军有着相似的工作经验。

我们都知道,当年南泥湾大生产,是旅长王震带领着359旅开展的,殊不知当年359旅的副政委正是王恩茂,他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跟随王震一起,与战士们共同开垦荒地,撒下一粒粒种子,从挖坑到浇水都不嫁接他手,为战士们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南泥湾一有空的时候,王恩茂便来到地里,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将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然后向当地有经验的百姓询问。



不仅如此,王恩茂还时不时的每天给传输生产大作战的思想。

这是因为战士们年轻气盛,都希望能够上战场杀敌,很有可能就对农业生产看轻。

王恩茂了解到这一点后,立马召开工作会议,说明生产与作战同样重要,以此来纠正战士们错误的思想。



王震见到后,都不禁夸赞王恩茂的政治工作做的非常好。

在王恩茂的努力下,战士们重振士气,更加卖力地干活,每天天一亮就拿着奇形怪状的生产工具上山。



因为当时军队财政匮乏,就连武器装备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收缴,他们开垦荒地的工具以及生产物件都需要东拼西凑,是战士们搜集而来的。

有的东西,是他们在战场上捡来的,而有的东西是与百姓交换的。他们就是用着如此简陋的工具,将南泥湾打造成了沃野千里的景象。



当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时,王恩茂心中骄傲不已,以前再苦再累也坚持了下来,都是为了等待今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也正是在南泥湾的经验,为其后来前往新疆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奔走在解放一线

就这样,王恩茂跟随359旅在敌后战场上奔波,给前线战士们提供充足的物资。

他们共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久之后,王恩茂来到延安,跟随部队对抗来犯的国军。



1947年,因为国民党在各战场上节节败退,老蒋大怒,决定纠集大量士兵进攻陕北,想要破坏我党的中央机关,达到让我军群龙无首的目的。

彼时的中央机关已经暂时撤出延安,向北行进,转移阵地。只不过,胡宗南带领的大军一直在后方紧追,想要寻找我军的踪迹。



彭老总带领西北野战军堵截胡宗南的军队,并在青化砭一带设伏。司令员王震与政治部主任王恩茂率领2纵阻击敌军,只为保证毛主席等人的安全撤离。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王震与王恩茂看着青化砭的地图,商议了一番,最终制定了一个计划。



待敌军行军至埋伏圈的时候,2纵必须立马突袭,抓住机会。

而隔天,国民党31旅来到青化砭附近。他们并未探查清楚地形,而是跟他们的上司胡宗南一样骄傲,觉得解放军没什么好怕的。



结果,他们一进入埋伏圈,就遭到了2纵的猛烈攻击,直接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没过一会儿,敌军31旅就丢盔卸甲,被尽数消灭。

因为这一仗,战士们士气大涨。毛主席等人知道后也不禁夸赞这场仗打得好。



毕竟这场仗是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仗,战士们憋着劲儿大,将以往的憋屈尽数发泄。

而后,王恩茂又跟随部队来到西北地区,对上了马家军,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迎来了西北地区的解放。



但有轻松解放的地方,也有难啃的骨头,那就是距离中央机关很远的新疆。

那里形势极为复杂,有当地的势力,也有残余的国民党势力,解放这里很难。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派遣王震先行一步,前往新疆。



临走前,毛主席还特意叫来王震,对他说:你是要去“唱主角”的,一定要做好事。

而王恩茂也跟随王震一起,进入了危险重重的新疆……



凯歌进入,凯歌还

1949年,王恩茂作为第一兵团的政委,与军长郭鹏进入新疆边境。

他们这一路上,途经多个地方,遭到了多股当地势力的围追堵截,第一兵团勇猛作战,成功将其击退。该地的百姓都为之欢呼,他们终于不用再被压迫。



就这样,他们一边打,一边了解新疆的情况,最后成功来到了基地。而王恩茂也成为了当地军区的书记,开始致力于新疆的解放工作。

当得知当地势力在南疆作乱,妄图扰乱我军计划的时候,王恩茂立马派遣一个团的兵力前去平息。



这一路上士兵们走的十分艰难,他们不仅要时刻警惕周围的威胁,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另外他们还要急速行军,最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成功平息当地动乱。

从解放军进驻新疆开始,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新疆的局面就基本稳定。而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恢复当地的生产与经济发展。



这方面,王恩茂可是有经验的,毕竟他们曾将贫瘠的南泥湾改成了千里沃野。

于是,他下令军队进行自我生产,绝对不能拿群众的一丝一毫。等农作物收获的时候,一部分用于军队,另一部分则是卖给新疆百姓。



通过这样的方式,解放军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逐渐拉近。

而王恩茂多次进行实地调查,询问村民的生活情况。有的时候,他还会前往牧区,与牧民们一起工作,进行放羊、除草等工作。



新疆的百姓也十分惊讶,觉得这个领导根本没有官架子,这让他们倍感亲切。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王恩茂与新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若不是特殊情况,他肯定不愿意离开新疆,只可惜……



扎根于新疆

因为中央的调任,王恩茂不得不前往安徽芜湖担任地委副书记一职。要离开生活多年的新疆,王恩茂是伤心的,但他只能服从中央的安排。

来到吉林之后,王恩茂依旧努力工作,但干什么都不得劲。他觉得与其在这里,还不如回部队,进行政治工作。



于是在1975年的时候,王恩茂在撰写工作的报告的时候,还附带了一封信,希望中央能够将他调回部队。

而毛主席也看到这封信,顿时大怒:怎么能让他当地委副书记呢?大材小用!

随后,他便将叶帅叫来,询问相关的工作安排。



最后在众人的推荐下,王恩茂成为南京军区的副政治委员,终于能够回到军队工作。

不久之后,因为其工作突出,王恩茂又来到吉林省委工作,后又成为中央委员。

不过,王恩茂心中有一丝遗憾的,他其实是想要回到新疆的。



令他没想到的是,中央为了在新疆等地开展工作,决定派遣一个人前往新疆。

王震得知后,立马向中央推荐了王恩茂,认为他曾在新疆工作过,是合适的人选。而中央也经过讨论,决定让王恩茂回到新疆工作。



收到这个消息后,王恩茂激动不已,在听取工作报告之后,便带着家人立马上任了。看着大变的新疆,他感慨不已,随即就投入到了新疆的经济工作中。

新疆的人民得知王恩茂回来后,对其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一幕怎么不是领导与百姓之间紧密联系的真实写照?



不过,当时王恩茂前往新疆的时候已经快七十岁了,很多工作已经力不从心。加上中央推行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他便退了下来。

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时刻关注新疆的工作,闲暇的时候依旧喜欢到处逛逛,与新疆牧民们聊聊家常,谈谈近况。



王恩茂将军心系新疆,为新疆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无私精神让人敬佩!

参考文献
【1】新疆,王震的荣耀之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11月25日。
【2】王恩茂:与新疆各族人民长相守,新疆党建网,2022年02月11日。
【3】王恩茂:两次主政新疆的开国中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年07月31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