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最近身边生病的人又多了不少。不少人都在说:自己又阳了。难道新冠又来了吗?
其实这个也并不是错觉,确实近段时间感染新冠的人多了。这段时间,公司好几个同事就都有相关的症状。
而且,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让新冠疫情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3月31日 - 5月4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南方的省份检测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15岁及以上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第一 。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科学应对。那为什么南方省份的阳性率高于北方省份呢?
从气候因素来看,南方气候湿润温暖,近期又多是阴雨的天气,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相对适宜的环境。
并且南方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公共场所聚集性活动频繁,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更多机会。
此外,部分民众防疫措施的疏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新冠的警惕性有所下降,口罩佩戴不规范、日常消毒不及时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对于这轮新冠阳性率上升,病毒本身特性和人群免疫力变化也是重要原因。
当下主要流行的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传播特点和免疫逃逸能力与之前不同,使得病毒传播更为容易。
距离上次大规模疫情已有一段时间,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逐渐衰减,疫苗保护效力也随时间降低。
2025年2月我国经历了三年来最弱的流感季,人群整体免疫力处于相对低谷,为新冠病毒的再次流行创造了条件。
再加上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转,人员流动和聚集日益频繁,尤其是五一假期前后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以及天气转热后人们在空调房内停留时间增加、室内通风条件变差,还有国际航班自3月开始逐渐恢复带来的境外毒株输入风险,共同导致了此次新冠阳性率的上升。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指出,全球新冠感染已进入波动性区间,此次感染整体就诊人数相较于去年秋冬季高峰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不会对医疗资源和人群造成严重疾病负担。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此次新冠流行即将达到顶峰,并且不会持续太久,预计五月中旬将是波峰区域。
到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 - 10%左右,不会影响高考,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
但是,有三类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防范。第一个,就是60岁以上老人们,大家也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是容易感染的;
第二个是有基础病的人,像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患者,本身身体状况不佳,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
还有第三个就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他们抵御病毒的能力较差。
这三类人群一旦感染新冠,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
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呢?首先,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人员密集场所空气不流通,病毒更容易传播,保持社交距离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做好个人防护,记得戴好口罩,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能阻挡大部分病毒。
建议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让病毒没地方藏身。
面对新冠阳性率的上升,我们要理性看待,既不轻视也不恐慌。了解相关信息,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相信在科学防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平稳度过这一轮疫情波动。
总而言之,现在就是口罩还是要戴着,尤其是 常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车站、医院、商场等,尽量戴口罩吧,回家以后也要勤洗手,不能掉以轻心。
毕竟谁家里都有老人、小孩子,自己做好防护,也是对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