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园林遇上世界级“铁人”,当江南水乡的清波与现代都市的天际线交相辉映,一场既充满速度也盛载人文的铁人三项盛会——2025年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于今天(18日)在上海青浦区圆满落幕。




顶尖力量聚首:从奥运名将到本土英雄

“我真的很喜欢这里的赛道。游泳时的湖面、骑行路上的风景,都让我印象深刻。”瑞士选手马克思在夺得男子精英组冠军后,兴奋地说道。此前,他在苏州、上海半程马拉松屡次刷出个人佳绩,如今又在长三角铁三舞台上续写了“速度与激情”的新篇章。“这里有优秀的赛事组织、整洁的赛道,还有热情观众带来的强大声浪,让我非常享受比赛的过程。”


精英组男子第一名瑞士马克思·施泰德

同场竞技的,是来自全球多地的顶尖选手:如女子精英组冠军——巴黎奥运会女子铁三银牌得主朱莉,她和姐姐妮娜双双站上领奖台,同为瑞士选手的默契与实力在这片水乡绿洲中得到了完美绽放。分获男子精英组二三名的澳大利亚选手卢克、尼克拉斯也在赛道上尽情挥洒速度与汗水,“这里真是一个宝藏之地,我们通过自行车、跑步去发现更多不同于传统‘城市打卡’的风景。”尼克拉斯兴奋地说。


精英组男子第二名:澳大利亚选手卢克

中国选手亦不遑多让。备受瞩目的中国男子铁三第一人苗浩,一周前还奋战于欧洲赛场,此番回归“主场”,摘得男子精英组第六名。享受比赛之余,他也为在赛道上迎来无数“中国加油”声浪而深受鼓舞:“能在家门口享受铁三、感受人群的呐喊,这种主场氛围令人难忘。”同样,高人气国内女子选手冯竟爽也说:“能在家门口感受国际大牌选手的竞争,对国内铁三运动员是一种激励。”


精英组女子第一名巴黎奥运会女子银牌得主,瑞士选手朱莉•德隆(中), 第二名新西兰选手妮可, 第三名瑞士选手妮娜,


图说:精英组男子第一名瑞士马克思·施泰德(右二), 第二名澳大利亚卢克(左二), 第三名澳大利亚尼克拉斯(右)

大观园迎“小铁人”,家庭共享运动之乐

在成人精英的高强度对决之外,5月17日举行的青少年组比赛则让这项“无界竞速”运动焕发出另一种朝气与温暖。U7至U15的近400名“小铁人”穿梭于大观园花神广场和元荡湖畔,无论是7岁的孩童还是15岁的少年,都在家长和志愿者的欢呼中,完成了一次对体能和意志的双重挑战。



前一天的青少年组比赛,苗浩为小选手们颁发奖牌。

来自上海的周承昊和女儿周玟成就是这一幕的最佳注脚。父女俩同为“打铁”爱好者:38岁的周承昊参加过50余场铁三赛事,10岁的女儿已“打铁”5年,并拿到过同年龄组的第一。“一起在阳光下训练,一起在终点线击掌庆祝,这是我和女儿最难忘的亲子记忆。”周承昊说,“铁三不仅锻炼身体,更能培养孩子的抗压和自信。”


图说:周承昊和女儿周玟成

这种“家庭齐上阵”的场景在赛道上并不罕见。从孩子在幻象区中自己戴头盔、推车离场的小小独立,到父母在终点处的极力呼喊与拥抱,这一次的青少年赛事让很多家长真正体会到运动之于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积极价值。“孩子在学校里难以感受如此激烈的‘输赢’,但在铁三赛场上,她学会了专注、学会了冲刺、也学会了不轻言放弃。”一位妈妈的话,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

水乡“无界”:在生态与文化交融中奔跑

无论是父女共赴,还是精英同场,此次赛事能赢得一致好评,离不开“跨界一体、绿色共生”的赛道设计。大观园花神广场、元荡湖、金泽古镇、方厅水院……这条集合江南古典园林、近代水乡文明与现代高铁气象于一体的路线,为运动员们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感官享受,也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成果的一次生动呈现。




“在淀山湖的支流元荡里游泳,这是我第一次,而且水质比预想的还好得多!”中国残疾人选手王家超(伦敦残奥会游泳冠军)对水域环境赞不绝口。“水清岸绿让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就感受自然、享受运动。”

骑行环节更是将多条跨省公路、乡村小道与城市干道串联成景。“路过金泽古镇,一转眼就看到古桥、青石板路;再往前又是郁郁葱葱的村庄。”正如卢克所言,“这片土地不仅有城市的繁华,还有宁静的水乡之美,令人陶醉。”


图说:王家超在比赛中


而终点选在方厅水院——长三角原点,让选手们在最后10公里的奔跑中,真切感受“十分钟跨越三地”的独特体验。从大观园古典雅致,到元荡湖的风光旖旎,再到长三角原点的现代交融,正如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丁祖昱所说:“这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对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的完整体验。”

城市魅力迸发:上海与长三角互为赋能

“除了竞速,这次铁三盛会还是一次‘文旅商体展’的多维盛会。”青浦区体育局党组成员裴举表示。赛事前后,蟠龙天地举办了铁三嘉年华活动,引入丰富多样的运动与文化品牌,吸引选手与市民深度互动;游客也可持“文旅地图”与“商业优惠券”,探索青浦乃至长三角更多的旅游线路和美食风情。

透过体育赛事,上海这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形成了良性互动——既在地理上横跨沪苏浙,为区域合作拓展了更深的维度,也在文化上汇聚了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多国选手骑车、跑步深入青浦各镇,甚至去了苏州、崇明,多视角体验中国城市与乡村的风貌,这种新鲜感和亲近感恐怕是普通旅游模式无法替代的。”苗浩也说,“我相信更多‘铁人’会爱上这里。”


国际精英点赞,背后有强力保障护航

澳大利亚选手卢克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这条赛道在一般外国游客不太会来的地方,却让我见识到不一样的上海。”

而男子精英组冠军马克思也感叹:“我在苏州、崇明训练过,也跑过上海半马,一路上看到的风景让我对中国有了立体的了解。这次长三角铁三赛更让我感受到‘主场’的巨大热情,大家的支持声浪让我全程都很‘兴奋’。”

来自法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选手,还有国内各地的铁三爱好者与广大市民,一起在青浦的绿水青山、都市乡野之间,共同书写“竞驰长三角、无界新篇章”的美好画面。正如上海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会长丁祖昱所说,“我们的赛场,不仅是一条51.5公里的竞速路线,更是一扇让世界看见上海、让上海牵手长三角、让体育赋能城市的新窗口。”



为让选手们在水乡间纵情挥洒汗水,赛事主办方和青浦区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据青浦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赛事依托市区两级的统筹,先后成立33家职能单位参与的筹委会及专班,从交通封闭、医疗救援、水域安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制定了“1+9”保障方案。

其中,警力及安保力量近千人次、医疗急救力量逾200人次,并协调吴江、嘉善等地高校学生600余人次组成志愿者团队,分布在跑道转角、骑行折返点及多个危险路段,实时提醒选手注意安全。“我们在涉及乡村路段处下了大力气,配合属地镇级部门进行环境整治、美化绿化,并增设警示牌和志愿者站点,以确保运动员在挑战自我时不受任何安全隐患干扰。”这位负责人表示。

得益于如此缜密的部署,从水上救援船舶到陆上医疗服务,选手们无一人因安全问题退赛,也令国际参赛者纷纷点赞:“在自行车环节每一个弯道都有志愿者提醒,保障措施真的无可挑剔。”马克思说。

跨越一场赛事,生长更多可能

两天的赛事虽落幕,但留给人们的精彩与思考才刚开始。在这里,孩子与父母收获了难得的“运动记忆”,国际选手们对长三角地区的生态人文有了全新认识,普通市民在参赛、观赛之余,也对“健康、绿色、多元”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向往。

这,就是体育的力量:它在速度与汗水的碰撞中,将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紧紧连接。以铁人三项为纽带,上海与长三角用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理念。

未来,当更多国际赛事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落地,当更多家庭选择“带着孩子去跑去游去骑”,当更多城市在高水平竞技与全民健身间找到平衡与共赢,也许就能诞生更多像今天这样的感动瞬间。

在这里,奔跑的脚步不会停歇,梦想的声音不会消失。

原标题:《跨越水乡绿境,奔向无界新篇章!这是一场上海与世界的“铁人之约”》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