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对华释放“缓和信号”?美国大使一到北京就翻脸,要制裁中国实体

中美关系,刚透出一丝“缓和”的微光,转眼又乌云压顶了。

本以为只是例行的外交人事更迭,但新大使的表态和随之而来的动作,却让局势瞬间微妙起来。

更要命的是,这位大使刚到北京的“见面礼”,以及背后隐现的强硬信号,绝非寻常……

01

就在不久前,因为关税壁垒,中美两国之间的空气,还一度紧张到冰点。

世界经济都跟着捏了一把冷汗。

特朗普政府提名的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其参议院的任命批准,曾被不少观察家解读为一丝“善意”。

仿佛紧绷的弦,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紧接着,两国代表在日内瓦的谈判桌前坐下,随后便传来了互减部分关税的好消息。

这无疑给本已阴霾密布的中美关系,带来了一抹难得的亮色。

全球市场都为之松了一口气,以为双方终于找到了“刹车”的踏板。

然而,好景不长,或者说,这“暖意”可能只是短暂的幻象。

5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悄然抵达北京履新。

没有鲜花,没有红毯,甚至连公开的欢迎仪式都显得异常低调。

这与以往大使到任的常规操作,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大使先生的个人社交媒体上,只字未提“推进中美关系”这类常见的客套话。



字里行间,倒是“代表美国人以及特朗普总统推进美国的利益”的表述,显得格外刺眼。

一股浓浓的“特朗普主义”味儿,扑面而来。

人们还在猜测,这位新官,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就在大家还在琢磨这低调背后是否有深意之时,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5月16日,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传来。

美国驻华大使馆官网,赫然挂出一则声明:美国务院,已对数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

理由?还是那个用了无数遍的借口——“涉及伊朗导弹问题”。

声明指责这些中国实体,向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提供了所谓的“支持”。

至于具体的证据嘛,抱歉,一如既往地“暂未公布”。

这突如其来的制裁,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此前所有的乐观预期。

刚说的缓和呢?

刚在日内瓦达成的共识呢?



这脸变得也太快了点吧……

02

这位新上任的庞德伟大使,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的行事风格,又将给复杂的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变数?

公开资料显示,庞德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外交官出身。

他的履历中,商业背景异常浓厚,曾在多家大型跨国公司担任要职。

对于中国市场,他算不上陌生,甚至可以说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

也正因如此,在一些人眼中,他曾被视为“最适合在中国履职的外交官”之一。

大家普遍期望,他的商业头脑和务实风格,或许能为陷入僵局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一些新思路,一些转机。

毕竟,相较于一些只会喊口号、挥舞大棒的政客,一个懂经济、知深浅的“生意人”,似乎更容易沟通。

然而,从他抵京后的首次公开表态来看,这种期望似乎有些过于乐观了。



那句“代表美国人以及特朗普总统推进美国的利益”,与其说是外交辞令,不如说是赤裸裸的“任务宣言”。

“特朗普主义”的烙印,深深刻在了这位新大使的额头上。

这意味着,他未来的工作重心,将是单方面地、不计代价地维护美国利益,至于对方的关切和感受,恐怕不在优先考虑之列。

这种风格,对于本就强调对等和相互尊重的大国关系而言,无疑是极具风险的。

如果说,前任大使伯恩斯近期的对华指责,还带着些许外交官式的“含蓄”和“程序正义”。

那么庞德伟的开场白,则更像是特朗普本人“推特治国”风格的延续——简单、粗暴、直接。

他似乎更像一个被派驻前线的“业务代表”,而非致力于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桥梁”角色。

这种“代理人”的定位,让人不得不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多了一份深深的忧虑。



03

庞德伟大使的“下马威”,仅仅是个人风格的体现,还是背后另有深意?

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将视线拉回到美国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对华政策上,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似乎都已形成了一种高度的“政治正确”。

那就是,强硬。

指责中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几乎成了两党争取选票、凝聚共识的万能灵药。

前任驻华大使伯恩斯,即便在卸任前夕,依然不遗余力地在各种场合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其措辞之激烈,已然超越了正常的外交范畴。

这绝非孤例,而是美国整体对华战略转向的一个缩影。



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便是庞德伟大使本人有心想要“缓和”关系,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华盛顿的政治风向。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

更何况,从他抵京次日便迫不及待宣布制裁的举动来看,他似乎并没有“缓和”的打算,反而更像是急于向国内的鹰派势力“表功”,证明自己的强硬立场。

此次制裁的理由,依旧是那个被美方反复使用的“涉及伊朗导弹问题”。

回顾以往,美国曾多次以类似的模糊理由,对他国实体乃至国家进行单边制裁,但往往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这种“长臂管辖”和单边主义的霸道行径,早已为国际社会所诟病。

此次故技重施,不过是其惯用伎俩的再次上演。



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为了所谓的“防扩散”,还是以此为借口,继续在高科技领域打压中国,限制中国发展,恐怕明眼人都能看得清楚。

对于美方的这一系列操作,中方外交部的回应,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克制和原则性。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愿意为庞德伟大使履职提供便利和协助。

这是大国的姿态和善意。

但同时,发言人也再次强调,中方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欢迎对话,但绝不接受讹诈;我们期待合作,但前提是平等相待。

球,再一次被踢回了美方半场。

是拿出诚意,真正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还是继续在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华盛顿的选择。

04

庞德伟大使的这次“闪电首秀”,给本就波谲云诡的中美关系,又增添了浓重的不确定性。

刚刚因关税互减而点燃的一丝乐观情绪,瞬间被这盆“制裁”的冷水,浇得透心凉。

这究竟是特朗普政府在下一盘精心策划的大棋,通过“极限施压”与“象征缓和”交替使用,来谋求更大利益?

还是庞德伟大使个人,为了迅速树立“强硬”形象,而采取的激进策略?



抑或是,美国对华政策内部的混乱和矛盾,已经到了左右手互搏的地步?

这些错综复杂的疑问,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太平洋两岸。

答案,或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清晰。

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这条大船,恐怕仍将在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



指望一两位官员的更迭,就能从根本上扭转两国关系的走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美国此举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为了敲山震虎,还是另有所图?

是虚张声势,还是动真格的前奏?

中美关系,这条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未来将驶向何方?

是合作共赢的彼岸,还是冲突对抗的深渊?

太多的未知数,太多的变数,让所有关心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人们,都不得不为之揪心。

希望,这仅仅是一段插曲,而不是新的、更糟糕的序章的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