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突然宣布组建3所顶尖军校,信息量巨大。新建的3所军校分别是什么来头?将主要培养怎样的军事人才?对国防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这3所军校分别是:陆军兵种大学落户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定在了湖北武汉,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选址在了重庆。他们背后整合的院校资源全部堪称顶级,未来培养的核心军事人才意义也非同小可。
一是陆军兵种大学,整合了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两大军事院校。陆军装甲兵学院是中国军工六校之一,被称为陆战之王的摇篮,设立在北京卢沟桥畔,其历史意义厚重无需多言。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炮兵学校,当时学校培养的炮兵团刚学成毕业就奔赴了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两大顶级陆军院校的整合,汇聚了装甲兵、炮兵、防空兵三大核心兵种,相当于把陆军的拳头力量融会贯通。未来陆军兵种大学将更注重交叉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毕业出来的官兵既要精通各类先进的装甲武器战法,又能结合炮兵远火打击、防空兵夺取制空权的战术运用,以适应未来的现代化战争。
二是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整合了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两大院校。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成立的红军通信学校,是全军最早研究和教学信息战理论的学院,底蕴深厚,实力强悍。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前身是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再往前追溯是曾经的西南军政大学、通信兵工程学院等早期的军事院校。其师资力量、教学实力有多强呢?20世纪70年代开始,南京、武汉、西安等多地组建的电子通信院校,都得靠当时的重庆通信学院支援。
如今现代战争对抗双方可能压根儿就不用打照面,都是远程电子战,比拼谁的信息化装备技术更强,谁就能全面掌握战场的电磁主动权。印巴战争就是相当典型的例子,巴军在信息战、电子战对抗上全面碾压了印军,最终也在战场上打出了奇效。组建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为的就是培养电子战全方位的顶尖人才,不断强化解放军信息支援能力。
三是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整合了陆军勤务学院、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两大后勤体系院校。可能有很多不了解的朋友会以为联勤部队学的就是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之类的技能,其实并不是。
我给大家换一个词儿叫“战略投送”你就懂了。后勤体系的技术深度和难度,外人根本无法想象。比如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军需物资的调度效率,打造无人化战地医院系统,指挥庞大的无人车、无人机运输体系等等。
另外,不管是国内的青藏高原特殊环境,还是未来对国际维和行动的强力支持,解放军都需要更强大的全球化战略投送能力。这就少不了从教育做起,培养更多专业化后勤的技术人才。
按照计划,未来三所军校将面向全国高中毕业生招生。但要想报考,我认为难度必然不会低。就拿国防科大来类比,这所院校人送外号“军中清北”,考上国防科大难度比上清华、北大高多了。
首先分数至少要比一本线高50~100分以上;其次在体力、耐力、视力、健康等诸多方面都要严格符合体检标准;最后还得看直系亲属、祖孙三代有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等等,条件非常严格。未来这3所新军校也必然如此。毕竟为国防事业选人才,考核必须面面俱到,马虎不得。
可以这么讲,这三所顶级军事院校未来汇聚的将会是全国站在金字塔尖儿的那一批青年才俊。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的全球化军事体系才能走得更远、变得更强。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一刻则是又一次的巨大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