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如果要选一个“陕西最遗憾的古城”,我会投潼关一票。

看过潼关古城未拆除之前的老照片,我总觉得:以它奇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奇绝的自然风光,如果保留至今,那绝对是陕西旅游的一个“流量”景点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份遗憾,我就格外喜欢这条老巷子——水坡巷。



水坡巷,潼关古城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条老巷子。

当年三门峡水库修建时,潼关老城被划入了淹没区。于是,整个县城南迁到了10公里外的“吴村”,成了今天潼关县的所在地。潼关老城南门附近的水坡巷,因为地势较高,最终“幸运”地得以留存。

虽说,眼下在原址上已经复建了潼关古城景区。但这条历经时光打磨的老巷子,才是最接近古城记忆的所在。



水坡巷距离现在的潼关古城景区只有几百米,巷口有座城楼门,穿过窄窄的单券门洞,便走进了这条老巷子。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古建筑虽历经风雨侵蚀,古朴沧桑。大概多少有些心理作用,走进水坡巷,就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一不留神,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车马慢、岁月长的年代。



水坡巷全长800多米,东高西低。从靠近潼关古城景区的西巷口进来,一路走的是上坡。

据说,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可以走到麒麟山和印台山的脚下。



越往里走,会发现水坡巷两边台沿越来越高,路面越来越低。实际上,这正是这条“水巷”最特别之处。



水坡巷是“一河两街”的山地水街的形制,整个坡巷中间低,两边高。平时主街道是交通道路,到了下雨天,便成了排水沟渠。

这也正是“水坡巷”名字的由来。



这条巷子不长,但故事却不少。水坡巷7号有座沈氏民居,据说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短暂居住于此,还给主人留下一幅“龙飞凤舞,风到月来”的字,表达其当时顺其自然的心境。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来过沈氏民居,并在沈家大门外种下了一棵槐树。抗战时期,这棵龙槐被炮火击中,导致树身弯曲横着延伸,成为水坡巷中著名的景观。



水坡巷里有座土地庙,庙里有一口唐代古井。据说这井水清冽甘甜,乾隆爷不仅喝过,还赞不绝口。



据说潼关保卫战时,老潼关的一些政府机关迁入了水坡巷。我并没有找到旧址,只发现了一个“潼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走走停停中,很容易发现了这条巷子独特的美。

于低处,抬头仰望枝繁叶茂的古树;于高处,低头俯瞰错落有致的院落。时光不语,唯有古朴的建筑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宁静而质朴。



如今的水坡巷,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质朴模样。老街的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悠然自得,成为时间长河里的守望者。



如果有机会,记得来看看它。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陕西渭南潼关县潼关古城景区水坡巷

门票:免费

交通:水坡巷紧挨着潼关古城景区,大家来玩可以直接导航“潼关古城”,到达古城前会先经过这条巷子,留心一下就会看到。

想了解更多冷门又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