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7日的CBA总决赛第五场较量中,坐镇主场的广厦队以92-94的微弱分差不敌北京队,总比分被改写为2-3,暂时无缘夺冠。这场惊心动魄的失利背后,体能透支、替补乏力、防守漏洞、犯规危机与心态失衡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为压垮广厦的“最后一根稻草”。


败笔1:体能危机首当其冲。广厦队核心球员胡金秋、孙铭徽和外援布朗均出战超40分钟,高强度对抗下,三人的体能在末节明显下降。孙铭徽在决胜时刻的两罚不中,布朗关键回合的传球失误,皆是体力不支导致技术动作变形的直接体现。数据显示,广厦主力球员在末节的命中率较前三节骤降15%,暴露了严重的续航问题。


败笔2:核心球员的低迷表现同样致命。孙铭徽15投仅3中,只得13分,外援奈特全场4投0中颗粒无收,整支球队仅9人轮换,广厦在阵容厚度上明显处于劣势。当主力球员因体能下降出现失误时,板凳球员无法及时站出填补空缺,使得球队进攻节奏频繁中断,防守强度也随之下降。

败笔3:防守端的失策成为输球关键。广厦队未能针对北京队的战术变化做出有效应对,尤其是在防守挡拆与无球跑动时漏洞百出。北京队抓住机会,在比赛最后3分钟打出7-2的小高潮,正是广厦防守体系崩塌的缩影。此外,朱俊龙和林秉圣的犯规困扰进一步削弱了球队防守强度,两人过早陷入犯规危机,迫使主教练王博不得不调整轮换策略,打乱了原有部署。


败笔4:心态波动更是加剧了败局。面对北京队凶悍的拼抢与包夹战术,广厦球员在关键时刻显得慌乱无措,多次出现传球失误与不合理出手。这种心理上的失衡,让球队在比分胶着时未能展现出足够的韧性,最终与胜利失之交臂。

赛后,关于“最大罪人”的争议甚嚣尘上。孙铭徽的两罚不中、布朗的传球失误成为球迷抨击的焦点,但将失利完全归咎于球员并不公平。主教练王博保守的用人策略同样饱受质疑,过度依赖主力、轮换调整不及时,让球队在关键时刻陷入被动。


这场失利不仅暴露了广厦队阵容深度与战术应变的短板,更敲响了球队在后续比赛中亟需调整的警钟。随着总决赛大比分来到2-3,广厦队若想夺冠,必须尽快解决体能分配、替补培养与心态调整等问题,方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上演绝地反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