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对小米汽车外观设计的重视,在一次次公开分享中展露无遗。面对记者,他直言设计之初便立下目标: “车一定要好看!一定要做个惊艳的设计!” 为此,他特意召回在海外的优秀中国设计师,汇聚人才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并感慨能拥有这些顶尖人才,是小米汽车的幸运。


在与李翔的深度访谈中,雷军进一步阐述产品定义思路,“其实,我们在产品定义时,第一条就是 —— 颜值是王道。先确定第一个原则,做一辆好看的车。”


而在 3 月 24 日武汉大学的公开发言里,雷军谈及新能源汽车车牌色彩优化提案时,揭秘了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在这个问题上武大帮了他很多忙,他当时把武大多本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书借来学习,记得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颜色一多就很乱,所以当时做车的第一条设计原则就是颜值即正义,一定要做一辆好看的车。

事实证明,雷军对颜值的执着追求收获了市场积极反馈。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上市,凭借独特外观迅速吸引大批消费者目光。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对于市场上关于小米 SU7 的外形设计与保时捷 Taycan 存在相似性的讨论表示,“对于小米 SU7 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自上市以来,小米 SU7 销量成绩节节攀升。官方数据显示,上市首月订单量便突破 5 万辆。在 2025 年 4 月中国汽车市场 10 万以上价位段(不分车型、能源形势)的销量比拼中,小米 SU7 更是以 28585 辆的成绩勇夺冠军。进入 2025 年,1-5 月 11 日期间,小米 SU7 累计销量约达 11.5 万辆,成功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与零跑、小鹏、理想等品牌同期销量相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雷军的造车理念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在 5 月 15 日晚的内部演讲中,雷军语气坚定地提出:15 岁的小米已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产业里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在汽车安全领域,小米要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不仅要合规、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更要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保障

是什么促使雷军的造车理念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首先,车祸引发的连锁反应。三月底的一场交通事故,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击碎小米精心准备的 15 周年的各种活动与庆典,这场事故让小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尽管小米汽车团队一直对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无比重视,小米 SU7 在上市一年多来,在参与的所有权威机构评测中也都拿到了最高分,但此次事故还是让小米深刻认识到,汽车安全是一个不容有丝毫闪失的领域。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场车祸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能的广泛质疑,进而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甚至可能影响到小米汽车未来的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

在商业竞争中,过度营销已成为某些企业难以戒除的 “兴奋剂”。小米汽车在前期的宣传过程中,或许也存在一些过度营销的行为,比如在宣传智能驾驶等功能时,给公众留下了过高的期待。当现实与宣传之间出现落差时,就容易引发公众的反感和质疑。这种营销过度的行为,不仅没有为小米汽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反而让公众对其产生了不信任感。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不再轻易被夸大的宣传所迷惑,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性能和质量。小米汽车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摒弃过度营销的做法,回归到产品的本质 ——安全与质量

从雷军的分享不难看出,小米一直将自身视为汽车行业的新人与创业公司,但此次事故让雷军深刻地意识到,历经 15 年发展,小米的规模、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已达极高水平,社会和公众要求其承担起真正的大公司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虽然造车才 3 年,但已经是行业领导者了,不能仅仅满足于合规和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而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汽车安全领域树立新的标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负责。


雷军造车理念从注重颜值到强调安全的转变,体现了雷军作为企业领导者的反思与成长,也反映了小米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定位和责任的重新审视。希望接下来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汽车将在安全领域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