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仪堂堂进行曲》辉煌的铜管音乐中,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202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5月16日举行。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美国、英国、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45名研究生顺利完成了学业。
作为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是中国首个颁发美国认证音乐硕士学位的艺术机构,其研究生课程设有管弦乐表演、室内乐表演、合作钢琴三个专业,毕业生均可获得纽约茱莉亚学院的硕士学位。
纽约茱莉亚学院荣休院长兼首席中国事务官、天津茱莉亚学院理事会主席约瑟夫·W·波利希(Joseph W. Polisi)通过视频致开幕辞,他表示:“我满怀热忱与自豪,欢迎各位莅临天津茱莉亚学院第四届毕业典礼。在场的毕业生们经过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业,并在过去两年里用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和展示,证明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专业素养。
今年恰逢天津茱莉亚建院五周年。回望这五年,我们的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了令人骄傲的成就。学院始终专注于音乐艺术教育,传承百年音乐传统,而这些传统正是当今音乐界的根基所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始终秉持艺术本真、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这些价值观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校园氛围,也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
在毕业典礼上,我希望大家铭记——我们的毕业生即将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开启职业生涯,并用艺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天津茱莉亚学院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何为主持典礼,他说道:“我想与你们分享的是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当你们离开天津茱莉亚这片绿洲,并非所有事情都会按你们的计划、节奏和期待发展。但没关系。保持灵活,这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与原则,而是要勇于走出舒适区。保持开放,向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新的音乐创作和分享方式,以及新文化敞开怀抱。当然,你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竭力适应。你们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失败的本质都是未能适应;而所有成功,都是成功地适应。’
我相信,你们已为此做好准备——并非可以预知未来,而是因为你们学会了以勇气、创意和热忱直面未知。我希望你们在天津茱莉亚学到的不仅仅是演奏技巧和音乐知识,更是在面对挑战时的自信,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将一路支持你们、陪伴你们走到终点最重要的品质。请勇敢地迈出脚步,去迎接未知的将来。保持开放与灵活,向他人学习,从世界学习,在每一次经历中适应、成长。我们已迫不及待想见证你们未来的精彩篇章!我们将永远为你们喝彩!”
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徐昌俊、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欢现场致辞。纽约茱莉亚学院院长华都安(Damian Woetzel)、教务长亚当·迈耶(Adam Meyer)录制了视频贺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津巴布韦特命全权大使、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黄屏作为致辞嘉宾为学生们送上了毕业寄语。
10岁时,我偶然在父亲任教中学的废弃仓库里发现了一台落满灰尘的老式留声机和一张黑胶唱片。我小心翼翼地把机器擦干净,插上电,唱针落下的瞬间,小提琴的旋律如泉水般流淌——那是俞丽拿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旋律哀婉动人,又充满力量。
1979年我上大学,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校园,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广播里总会播放西方古典音乐,我叫不出那些旋律的名字,只是单纯觉得,听着音乐吃饭比没有音乐要香得多,正如食物滋养了我的身体,而音乐滋养了我的灵魂。
后来我进入外交系统,一干就是40多年,与音乐的缘分也从生活延伸到了工作,尤其是在纽约的六年,让我对音乐在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杂音太多,合音太少。但无论再多纷扰,音乐总能以其独有的方式化危为机,找到破解之道:它曾在一台老旧的留声机中响起,从校园广播中飘出,通过音乐厅传向四方。这份力量,交到了你们手中。
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更大舞台之际,我想送上三句祝福:愿你们永远保持对音乐最初的赤诚,努力谱写动人的乐章;愿你们的演奏永远散发温暖和陪伴的力量,激励人们乐观前行;愿你们的音乐成为一座座连接世界的桥梁,为人们传递善意,为世界带来希望。
黄屏
2025届毕业典礼致辞嘉宾
学术院长奖:Taysia Marie Petersen、Simon Luke Brown、Chong Zhia Chee、Lee Yan Liang和庾婉婷
天津茱莉亚学院奖:Takao Sukegawa
约瑟夫·W·波利希奖:Anna Fromson-Ho
天津茱莉亚学院学术院长朱蕙心、何为和徐昌俊共同向毕业生们授予学位,并颁发学术院长奖、天津茱莉亚学院奖和约瑟夫·W·波利希奖。因学业成绩优异,陆闻乐(Simon Luke Brown)、张家齐(Chong Zhia Chee)、李彦樑(Lee Yan Liang)、泰西娅·玛丽·彼得森(Taysia Marie Petersen)和庾婉婷共同获得学术院长奖;祐川嵩雄(Takao Sukegawa)获颁天津茱莉亚学院奖,嘉奖其取得了全方位艺术成就和学术成绩;约瑟夫·W·波利希奖被授予何安娜(Anna Fromson-Ho),表彰其最能体现学院“艺术家公民”价值观。
来自美国的管弦乐表演专业学生陆闻乐作为2025届毕业生代表发言,他说道:“2025届的同学们,我们做到了!这一路充满挑战:在视唱练耳课上攻克音程问题,消化老师们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英语撰写论文,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唐璜》……困难时刻确实不少,但我们都挺过来了。
此刻,正是我们静心回望之时。感谢父母和亲友,你们始终是我们的依靠;感谢全体教职员工,你们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无论是过去两年还是未来;当然,还要感谢我们自己,是我们努力抵达了今天!让我们铭记收获的成长与尚存的不足,让我们继续挑战自己、继续突破局限。艺术之路充满坎坷,请保持乐观,勇气、热忱与热爱会引导我们压倒一切困境!”
阿黎·玛兰多:《噢,美丽的姑娘》
罗亿,长笛
Taysia Marie Petersen,双簧管
梅珏,单簧管
Takao Sukegawa,巴松管
Lee Yan Liang,圆号
罗伯特·舒曼: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
马铭远,小提琴
刘茜文,小提琴
孙浩文,中提琴
Katarina Elise,大提琴
Galina Nikolin,钢琴
凯文·麦其:铜管五重奏《高飞远翔》
Supamongkol Nawachaisupasri,小号
Lau Hui Ping,小号
Amir Sharipov,圆号
Yee Choon Yong William,长号
Uvahraaj Anbarasan,大号
在典礼中,学生们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包括爱德华·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号》选段、阿黎·玛兰多的《噢,美丽的姑娘》、罗伯特·舒曼的《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第一乐章、凯文·麦其的铜管五重奏《高飞远翔》,以及让-约瑟夫·穆雷的《号角-回旋曲》。典礼前日,天津茱莉亚学院还特别举办了一场毕业典礼音乐会,两届学生并肩演出,在精彩的演奏中为2025届硕士研究生的天津茱莉亚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嘉宾致辞节选
纽约茱莉亚学院这个月正在庆祝建院120周年,而我们在天津创立的“年轻”传统也展现出了深厚意义与光明前景。今年恰逢天津茱莉亚学院建院五周年,短短五年间,你们与过往几届毕业生共同将这所学院从蓝图变为了充满活力的艺术家社区。每一届毕业生都在塑造天津茱莉亚的独特品格。你们的探索精神、勇敢无畏和独特声音,编织出学院多元文化的基因。当你们迈向更广阔天地时,请始终秉持这些价值观,无畏的追求理想与卓越。请记住,这里的师友将会一直骄傲地关注着你们未来的成就。而天津茱莉亚的国际声誉,也将随着你们加入的全球校友网络不断提升。
徐昌俊
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
过去的两年,你们在艺术的沃土上深耕不辍,用音符传递信念,用舞台诠释理想。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在“汇聚音乐节”上以多元文化碰撞艺术灵感,“钢琴艺术节”上与全球青年音乐家共谱华章,“市民乐享”系列活动将古典音乐的优雅融入城市烟火,“乐团巡演”以精湛技艺向世界展示天津茱莉亚的蓬勃生机。无论是课堂练习的磨砺突破,还是璀璨舞台的炽热绽放,你们始终以音乐艺术为纽带,架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闪亮名片。衷心地祝愿你们,如海河奔流,勇立时代潮头;如星辰闪耀,照亮无垠远方。无论你们去向何方,天津茱莉亚永远都是你们的家。
王欢
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去年秋天重访天津时,我再次亲眼目睹了一个充满好奇心、创新精神以及浓厚集体氛围的校园。这呼应了我们正在逐步建立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天津的教师们在大师班上分享专业知识,并在林肯中心与纽约的同事一同登台表演。这些瞬间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对“一所学院、两座校园”承诺的践行,以及对超越地域限制的合作愿景的坚持。天津和纽约学生通力合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你们建立了超越表演的持久联结——这植根于相互支持、共同探索,以及相信艺术可以塑造一个更具同理心的世界。2025届的同学们:你们以无畏直面挑战,以热忱精进技艺,今日更以从容之姿跨越终点。我为你们感到无比自豪。祝贺你们,继续前行吧!
华都安|Damian Woetzel
茱莉亚学院院长
去年10月,我有机会访问了天津,与古乐演奏系的学生一同巡演,亲眼见证了我们两个校区在文化和表演实践方面的丰富交流。这再次提醒我,虽然分处世界的两个城市,但我们在追求卓越的使命上是一致的。作为我们的学生,你们是茱莉亚价值观的代言人,我坚信你们将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肩负起这一重任,实现最高水平的艺术成就。我总是希望提醒我们毕业生的一点,是集体精神。今天与你们在一起的同学和同行将是伴随你们职业生涯的合作伙伴。请珍视这份情谊,并让它历久弥新。虽然你们即将毕业,但我们希望茱莉亚学院永远是你们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愿你们终其一生都能自豪地说:“我是茱莉亚人。”
亚当·迈耶|Adam Meyer
茱莉亚学院教务长
天津茱莉亚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名录
管弦乐表演专业
Uvahraaj S/O Anbarasan,大号,新加坡
Simon Luke Brown,小提琴,美国
陈婧子,中提琴,中国
Chong Zhia Chee,竖琴,马来西亚
Michael Chong,中提琴,美国
范若彤,双簧管,中国
Anna Fromson-Ho,大提琴,美国
耿博阳,小提琴,中国
谢咏珊,圆号,中国台湾
黄逸飞,单簧管,中国
纪宇遥,低音提琴,中国
江书奇,小提琴,中国
Lau Hui Ping,小号,马来西亚
Lee Yan Liang,圆号,新加坡
李临风,小提琴,中国
罗洪文卿,大提琴,中国
罗亿,长笛,中国
吕阳坤,双簧管,中国
马铭远,小提琴,中国
梅珏,单簧管,中国
Supamongkol Nawachaisupasri,小号,泰国
Taysia Marie Petersen,双簧管,美国
单广玉,中提琴,中国
Amir Sharipov,圆号,乌兹别克斯坦
Takao Sukegawa,巴松管,日本
王炳植,单簧管,中国
吴雨泽,打击乐,中国
谢汶睿,打击乐,中国
徐瑞,中提琴,中国
杨星之,巴松管,中国
杨哲远,大提琴,中国
Yee Choon Yong William,中音长号,新加坡
庾婉婷,小提琴,中国
张文轩,单簧管,中国
张雨珵,长笛,中国
张柏轩,圆号,中国
周智阳,圆号,中国
周雅雯,小提琴,中国
朱岳涵,低音长号,中国
室内乐表演专业
Katarina Elise,大提琴,英国
刘茜文,小提琴,中国
Galina Nikolin,钢琴,塞尔维亚
孙浩文,中提琴,中国
合作钢琴专业
冯小天,中国
纳日莎,中国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信息来源:天津茱莉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