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七次金融工作组会议在南京草草收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借钱请求”被中方直接驳回。
这场谈判崩盘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为挽回颜面接连打出的三记重拳——对华威胁、全球追杀华为昇腾芯片、封堵中企在哥伦比亚的融资渠道,但这场“美式霸凌”真能让中国屈服吗?
第一拳:特朗普的“威胁经济学”
5月1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华盛顿智库演讲时,一改往日“战略竞争对手”的表述,直呼中国为“系统性威胁”。
这种称谓升级的第二天,特朗普便签署行政令,要求所有国际金融机构“不得向在哥伦比亚的中企发放贷款”。
而就在三天前,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刚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资该国港口和新能源项目,这种精准狙击,被《金融时报》称为“地缘政治的定点爆破”。
事实上,美国对中企的金融绞杀早有预兆,今年3月,特朗普就威胁对参与中俄贸易的银行实施二级制裁;4月又施压世界银行暂停对华贷款项目。
但这次瞄准哥伦比亚,实则剑指中国在拉美的布局——该国不仅是南美通往巴拿马运河的门户,更拥有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双海岸线。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米勒直言:“不能让中国用贷款买下我们的后院。”
第二拳:全球追杀华为昇腾芯片
5月13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升级对华为的制裁,宣布“全球任何企业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属违法”,违者最高面临20年监禁。
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芯片禁令”的文件,将管控范围从生产环节扩大到使用端,连搭载昇腾芯片的服务器、云计算平台都被纳入打击范围。
英国《卫报》披露,美国此举实为打压中国刚突破的7180亿参数AI大模型——该模型正是基于6000块昇腾芯片训练而成。
特朗普的焦虑肉眼可见。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他摸着卡塔尔赠送的黄金骆驼雕塑抱怨:“我们的F-35需要中国稀土,但华为的芯片绝不能威胁美军技术优势!”
这种矛盾心态让美国企业陷入两难:英伟达CEO黄仁勋私下抱怨“华为昇腾的集群算力已逼近我们的A100”,而微软则偷偷采购昇腾芯片用于亚洲数据中心。
第三拳:英国递“投名状”遭反噬
当特朗普挥舞大棒时,英国趁机插刀,5月15日,英国商务大臣雷诺兹宣布两项措施:强制中资退出英国钢铁集团,禁止政府项目使用涉疆光伏板。
这种跟风操作,实为向特朗普递交“投名状”——伦敦希望用对华强硬换取美国在钢铁关税上的豁免。但代价是惨重的:中国反手暂停稀土出口审核,直接卡住英国风电项目的脖子;苏格兰威士忌对华出口量一周暴跌43%,酒商集体向唐宁街抗议。
更讽刺的是,英国对华为昇腾芯片的“禁用令”形同虚设。伦敦金融城的地下数据中心里,私募基金仍在用昇腾芯片跑量化交易模型。一位匿名基金经理对路透社坦言:“只要利润够高,监狱和罚款只是财务报表上的风险准备金。”
中企的破局之道
面对三重围剿,中国的反击稳准狠。在哥伦比亚,中企改用人民币直接结算,绕过美元贷款体系;对华为昇腾芯片,商务部启动《阻断法》反制,明确要求国内企业“不得遵守美国非法禁令”;而在英国,宁德时代突然暂停电池工厂扩建,导致捷豹路虎生产线面临断供危机。
这场博弈的高潮出现在5月17日——中国央行悄悄抛售300亿美元美债,同时与哥伦比亚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用复旦大学教授宋国友的话说:“当美国把金融武器化时,全球贸易的底层逻辑正在被改写。”
夜幕降临时,南京金融工作组的会议室灯已熄灭,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屏幕上,人民币对哥伦比亚比索的汇率正在跳动。
特朗普的“三板斧”或许能砍出几串火星,但要想劈开中国筑起的护城河,恐怕还差得远。毕竟,当生存成为最高战略时,没有哪道禁令比市场的选择更有力,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