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虽然建国的历史不长,但军事力量的崛起却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靠着军火大发战争财,这才有了后期和苏联叫板的底气。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角力开始发生变化,就连俄罗斯军事专家都忍不住感叹: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美国也不是当年的美国。”

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的海湾战争,当战斧导弹划出死亡弧线,照亮了新战争的模样,谁曾想,三十年后,曾经的看客,竟让当年的主角坐立不安......



由F-15和F-16组成的空袭编队

田埂上也能造出倚天剑

真正的改变,往往源于最深沉的刺激,1996年,当两支航母战斗群在自家门口如入无人之境,当最先进的战机在强电磁干扰下变成没头苍蝇,这种“屈辱”感,反而点燃了潜藏于民族血脉深处的韧劲。

河北乡间的小作坊,开始为“国之重器”打磨一个个不起眼的精密零件;深圳的电子城里,山寨模仿的喧嚣中,也悄悄萌发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幼苗;这股来自草根的力量,与国家层面“863计划”等砸下的万亿科研巨资汇合,硬是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般的科技逆袭之路。



那时的我们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世界工厂”的底子,工业门类齐全得令人咋舌,从一根螺丝钉到一台发动机,三十多个工业大类,六百多个小类,几乎无所不包。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具箱,平日里为人作嫁,关键时刻却能为技术迭代和“备胎”转正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别人是十年磨一剑,他们是全民总动员,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高得吓人。

于是,当歼-20隐形战机拖着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呼啸升空,五角大楼的先生们才猛然惊觉,那条曾以为宽如天堑的技术鸿沟,竟在不知不觉中被填平了大半。



海军的“下饺子”更是堪称奇观,大连的船坞里,几艘万吨大驱同时开工的场面,让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老牌海军强国看得目瞪口呆。

更让行家跌破眼镜的是,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不光技术理念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据说核心的中压直流供电系统,稳定性甚至比“老师傅”还要好。



就连曾经被认为是“死穴”的卫星导航,也在一片“山寨货”的嘲讽声中,硬是靠着商业发射攒下的那点“小钱”,一步一个脚印地建成了“北斗”系统。覆盖范围更广不说,独特的短报文功能,让远洋渔民在台风来临前也能吼一嗓子,及时报平安。

这哪是导航,简直是救命稻草!这种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戏码,连来访的俄罗斯海军将领都忍不住感慨“换了人间”。



灯下黑,看走眼的“世界警察”

历史最爱开玩笑,曾经的优势,一不留神就成了认知上的包袱,那个习惯了制定规则、引领风骚的美国,在打量东方邻居的悄然崛起时,眼神里多少带了点“战略性藐视”。

从张开双臂拥抱其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以为能用“历史终结论”将其收编,到对其“军民融合”深远布局的后知后觉,再到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其恐怖工业动员能力的瞠目结舌,这一连串的“没想到”,都为后来的战略被动埋下了种子。



当第七舰队的指挥官抱怨每次进南海都像在人家的监控探头下“裸奔”,当情报分析师发现对方的高超音速导弹型号已经比自己多出好几倍,当引以为傲的隐形战机在新体制雷达面前可能无所遁形时,三十年前那种单方面碾压的快感,显然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

更有意思的是,一场远在南亚次大陆的局部冲突,虽与中美无关,却意外成了美国重新校准标尺的镜子,当其盟友印度迅速吃瘪,而对手巴基斯坦据说用的还是来自中国的“上一代”技术装备时,这种反向的“降维打击”体验,着实让华盛顿的精英们背后一凉。



他们不禁要想:如果“淘汰品”都能有这般威力,那藏在深闺、尚未完全露脸的“杀手锏又该是何等景象?这种对未知力量的忌惮,再叠加上自家军工复合体习惯于“五分成果吹八分”的浮夸,和东方对手“八分成果说五分”的低调内敛,两相对比之下,焦虑感自然噌噌往上涨。

世界军事力量版图的转变

世界军事力量的版图,就在这三十年间,发生了比地壳板块漂移更剧烈的变动,当年导弹部队出门还得摇下车窗问路的老黄历早已翻篇,如今人家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在大洋上精准“打水漂”,电子战飞机成了瘫痪对手信息节点的空中幽灵。



这场仍在进行时的国力竞逐,说到底,也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赛跑,一方在冷战红利的余晖中,一度沉迷于金融魔术和地缘政治的棋盘推演,另一方则头也不抬,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这些硬邦邦的实体领域里死磕。

新能源汽车年产千万辆级别的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节节攀升,还有那张遍布全球的“一带一路”供应链大网,这些才是我们在面对技术封锁时,依然能从自家完整工业体系里掏出替代方案的底气所在。



俄罗斯专家的那句“在其后院动手无异于自投罗网”,或许不全是客套,更多的是对现实力量对比的直白感慨,那个单凭GPS和几艘航母就能发号施令的时代,正伴随着东方新一代导弹的呼啸和国产航母电磁弹射器的吱呀作响,被缓缓送进历史的博物馆。

美国或许真的错过了遏制对手技术追赶的最佳时机,但更深层次的,可能是错过了真正理解一种不同文明发展轨迹与内在逻辑的历史窗口。

如今,无论是在关税壁垒上的松动,还是在其他互动中的态度微调,依然强硬,却成果甚微,隐约显露出一种对新现实的无奈接纳。



结语

俄罗斯专家的话语,与其说是对美国的一种警醒,不如说是对中国的一种认可,好在,面对夸赞,我们从不自大,面对诋毁,我们也从不妄自菲薄,我们要做的,就是门头干好自己的事,只是当我们抬头,才发现,原来身前早已经站不下任何人了,不是吗?

信息来源:
光明网2024-05-22《俄媒:中国海军越来越强大》
澎湃新闻2025-05-15《俄专家:中国军工创新已超越俄式设计,但俄精英仍对合作心存疑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