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冀中平原麦浪滚滚、万物吐绿。行走在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域内,“农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尽收眼底。一幅幅美好景象的背后,都有一抹亮丽的“检察蓝”在舞动。
自“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开展以来,饶阳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力农产品产业发展、农田耕地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在饶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护航“净菜进京”
饶阳县是农业大县,素有“京南第一大菜园”的美誉,也是京津冀重要的“菜篮子”。
“近两年来,我们持续做优做实农产品保护工作,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饶阳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健介绍,该院围绕“净菜进京”开展检察监督,不断提升净菜产品在北京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2024年3月,饶阳县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履职中发现,县域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追溯码使用过程中,存在填录产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针对农产品追溯码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饶阳县检察院通过组织听证会、制发检察建议、座谈等方式,督促监管部门开展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上市流通的农产品能够真实溯源。2024年6月,该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认存在问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严格规范使用追溯码。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社会效果,饶阳县检察院推动县政府出台《饶阳县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措施办法,完善县域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多方努力下,全县60家经营主体、8000余家生产户、5万余亩果蔬棚室纳入追溯体系,服务保障“净菜”安全进京。
为农产品制作“身份证”,一码追溯,不仅能够让广大消费者直观了解农产品质量,更是从“一棵好苗”到“一桌好菜”全链条安全溯源的有效保障。2024年9月,该案例入选河北省检察机关“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典型案例。
治理“白色污染”
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在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4月,饶阳县检察院干警通过实地走访踏查,发现各个乡镇所辖乡村耕地均不同程度存在随意丢弃农用薄膜、塑料污染环境的情形,总计800余亩。
经充分固定证据,饶阳县检察院及时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和7个乡镇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形成合力整治农用薄膜污染共识,集中制发8份检察建议,依法督促相关人员清除全部残留的农用地膜。
为巩固治理成效,饶阳县检察院确定了“标本兼治、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协调乡镇政府在4个试点村放置8个“燕赵山海·公益检察”宣传试验箱,引导农户定点投放废弃农用薄膜,对废弃农膜做到应收尽收。截至今年3月,各乡镇共收集、转运废弃农用薄膜120余吨,通过焚烧发电,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理。
为从根源上解决“白色污染”,在饶阳县检察院的推动下,春耕期间全县推广了7000亩全生物可降解薄膜,不仅减轻了农民清理“白色污染”的负担,还保障了粮食安全。
“耕地安全是农业的命根子。检察机关开展农用薄膜污染治理,凝聚多方合力,实现了土壤保护、农民增收双促双赢。”全国人大代表、饶阳县端午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辉说。
守护农业“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今年1月,饶阳县检察院根据人大代表提案,开展种子安全专项监督。经调查,该院发现辖区部分商店存在销售未依法登记、标签标识不全的农作物种子,销售台账登记不全等问题。此类种子一旦流入市场,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害农民利益,威胁粮食安全。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行政监管漏洞,饶阳县检察院依法向县农业农村局送达检察建议书,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其强化执法检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依法查处销售未登记种子、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常态化执法,防止问题反弹;督促农资经营者严格落实种子备案、台账登记制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检察建议发出后,饶阳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同时,联合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种子安全行刑衔接”机制,实现线索双向移送、信息共享,推动形成“行政监管+检察监督+群众参与”的全链条保护格局。
除此之外,饶阳县检察院还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督,切实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改善人居环境
初夏的滹沱河,芦苇摇曳、波光粼粼,不少游客前来春游、打卡。
作为农业大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作中,饶阳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以公益诉讼“小切口”瞄准人居环境“大治理”,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2023年3月,饶阳县检察院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接到志愿者反映,大广高速公路饶阳段沿线及桥下空间垃圾堆放、公路桥下滹沱河道垃圾漂浮,疑似存在环境污染风险,还影响通行安全、行洪安全、人居环境。
“经办案团队现场勘验、询问周边群众及无人机航拍,发现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将收集的垃圾直接扔至桥下、村民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倾倒等现象,导致违法堆放问题长期存在。”饶阳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崔深圈说。
因案涉多个部门职责,为了找准症结,饶阳县检察院联合属地乡镇、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结合各单位岗位职责理顺机制体制,共商解决办法,督促对现有垃圾及时进行清理。
相关部门在磋商后即刻开展现场整治督导,组织清理各类垃圾约150余吨,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一对一入户释法说理,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两年过去了,高速公路桥下依旧保持着整洁干净,环境污染隐患得到全面消除,为美丽乡村建设守好一片净土。
为当好平安乡村建设“主力军”,饶阳县检察院专门成立“青荇”检察队伍,在助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多点发力。他们紧盯妨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侵犯农民权益等突出问题,活跃在检察办案、矛盾化解、普法释法的第一线,为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
据介绍,2024年“青荇”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为服务饶阳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检察贡献。(法治日报记者周宵鹏,通讯员宏沛航、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