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十年来,我国建立了一套由政府机构、临床医生、CDC专家、真菌学家等组成的蘑菇中毒防控体系。
基于蘑菇中毒防控体系,自2019年以来中国疾控中心系统收集蘑菇中毒事件信息,识别蘑菇种类、检测毒素、分析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对蘑菇中毒暴发事件进行了系列调查,从而揭示了中国蘑菇中毒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模式以及有毒蘑菇种类的多样性。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李海蛟、孙承业等在China CDC Weekly (Vol 7, No.19) 上发表了题为“Mushroom Poisoning Outbreaks—China, 2024”的文章,报告了中国2024年的蘑菇中毒事件信息,此次共调查了28个省级行政区的599起蘑菇中毒事件,共影响了1486名患者,导致13人死亡,病死率为0.87%。
在599起蘑菇中毒事件中,每起事件的病例数从1到14不等(中位数为2),其中11起事件涉及超过10名患者。
食用从市场购买的有毒蘑菇导致了17起中毒事件,涉及50名患者(包括2例死亡);食用干蘑菇后中毒导致了14起事件,涉及37名患者;食用未煮熟的野生蘑菇导致了10起事件,涉及15名患者。
时间分析显示,蘑菇中毒事件全年都有发生,其中6月至10月最为频繁,6月达到高峰。
地理分布方面,28个省级行政区地区均报告了蘑菇中毒事件,其中有13个省级行政区报告的事件超过10起。四川、云南、湖南、贵州和重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五个地区,共有六个省报告了死亡病例,其中贵州5人,四川2人,重庆2人,黑龙江2人,湖南1人,江苏1人死亡。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受影响最严重,共发生321起事件,882名患者,9人死亡;其次是中部长江流域地区(湖南、湖北、河南和江西),共发生126起事件,235名患者,1人死亡;华东地区(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和上海)报告了59起事件,130名患者,1人死亡;其余地区无死亡病例。
2024年中国蘑菇中毒事件的月度分布
就毒蘑菇种类而言,2024年调查人员共鉴定出110种有毒蘑菇,导致7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包括8种新记录为中国有毒蘑菇的物种。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青褶伞导致中毒事件数量最多,共有147起事件,影响269名患者。该物种还具有最广泛的地理分布(存在于16个省中)和最长的活跃期(从3月下旬到11月下旬)。
致命鹅膏、软鹅膏、淡粉鹅膏、褐鳞环柄菇和亚黑红菇是最致命的物种,分别导致了2例死亡。急性肝衰竭和横纹肌溶解是毒蘑菇中毒最致命的临床表现,其余死亡归因于急性肾衰竭和溶血。但是大多数中毒事件是由蘑菇引起的胃肠炎和精神神经紊乱,患者通常完全康复。
此外,2024年在中国发现了25种与精神神经疾病相关的蘑菇,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是亚球状鹅膏菌(14例事件影响35名患者)、黑紫炭笔菇(11例事件影响24名患者)和双头菇(8例事件影响13名患者)。
中国2024年引起中毒事件的常见毒蘑菇
报告指出,为了减少蘑菇中毒的发生率,需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医生和真菌学家之间的更紧密合作。这包括开发多样且易于获取的有毒蘑菇教育材料,并开展广泛的公众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人们对蘑菇安全的认识。
参考链接: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5.106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