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那深夜关灯后的房间,粘稠的黑暗让人不自觉屏住呼吸。但物理学家会告诉你,这根本不是虚无。真正的虚无里,连构成“黑暗”的光子都没有,没有光,没有颜色,甚至连“存在过光”这个概念都是多余的。
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过最接近虚无的状态: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压强近乎为零、排除所有粒子的量子真空。结果表明,此处仍然存在着 “量子涨落”,这是一种比昙花一现更为短暂的能量波动。这一现象可能就意味着,人类或许永远都无法制造出绝对的 “无”。




2500年前的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把虚无比作孕育万物的母亲。佛家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幻象。这些听着像不靠谱的话,居然和现代量子力学撞出了火花,当科学家说基本粒子既是波又是粒子时,像不像在说“存在与虚无本是一体”?
2025年最新研究发现,黑洞事件视界附近的时空扭曲程度,会让“存在”和“不存在”失去明确界限。这好比你伫立在瀑布边缘,已然无法分辨哪一滴水隶属于河流,哪一滴水已然坠入深渊。
看一下你正在用的手机,它的半导体芯片里,电子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穿梭的状态,就处在某种“量子虚无”的叠加态。工程师们发现,越是接近纳米级的微观世界,粒子越会表现出“既在这里又不在”的诡异特性。




这或许能够阐释,为何顶级游戏公司皆在追逐 “拟真黑暗效果”:它们渐渐发觉,令人后背生寒的从来都不是黑暗本身,而是那种 “明明目不能视,却仿若有物在动” 的未知感。
这种心理机制,兴许源于人类对纯粹虚无的本能恐惧。甚至有些颠覆认知的新猜想:
宇宙是个回收站? 有理论认为,我们看到的星空只是高维宇宙的“全息投影”,真正的虚无藏在投影仪背后。就像你永远找不到电影院荧幕里的光源。
时间不存在?某些量子引力模型提出,时间或许就跟游戏中的加载进度条一样,仅仅是宇宙启动之后的衍生品。大爆炸之前的“虚无”,或许连“之前”这个说法都不成立。
我们都是BUG? 模拟假说的支持者持有这样的观点:程序员或许是将 “虚无参数” 设置错误,才叫这个宇宙意外生成。就像不小心输入错误代码诞生的虚空区。




在现实世界的那片黑暗之中,起码尚有星光、路灯与飞蛾的存在。然而,真正的虚无之中,就连 “凝视” 这样一个动作都无法存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连黑暗都是奢望,你认为虚无更接近“不存在”,还是另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形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