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印度举行了庆祝锡金建邦50周年的庆祝活动。这次庆祝锡金建邦50周年的活动,比以往历次纪念活动更加隆重,印度在首都新德里和锡金首府甘托克,同时举办了多项庆典。
在甘托克中央广场,印度艺术家团队用10万朵本地花卉拼出印度地图,锡金的位置镶嵌红宝石象征"国家王冠上的明珠"。印度纪念锡金建邦的邮票设计更具深意,首日封图案是印度国旗与锡金末代王旗并列飘扬,意思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解"。在锡金首府甘托克,在庆祝建邦50周年的烟花中,当地印度斯坦青年纷纷高呼“印度万岁”。
锡金曾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历史上是中国藩属国。锡金主体民族是锡金人,但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后,为了更稳固控制这片土地,向锡金迁徙了大量印度斯坦人。印度斯坦族是印度主体民族,现在已经成为锡金邦的主体。那么当年印度吞并锡金时,我国为何没有阻止呢?
第一,印度早已实控锡金。锡金历史上是中国藩属国,和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1642年,西藏红教高僧蓬楚格·纳穆加尔在锡金加冕为王,开创了锡金纳穆加尔王朝,他特意将首都命名为"甘托克",在藏语中意为"山顶之地"。
1792年福康安率军驱逐廓尔喀后,清朝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中正式将锡金纳入朝贡体系。其中规定,锡金每三年向清朝进贡各种土产,清朝则回赐绸缎、茶叶等物。1835年,英军入侵锡金,锡金王室在军事压力下被迫和英国签署《提塔利亚条约》。1861年,英国完全控制锡金,从英属印度向锡金派驻殖民专员,管理锡金事务。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出兵侵入锡金,以继承英国殖民遗产为借口,强迫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1950年印度迫使锡金签订《印度-锡金和平条约》将锡金置于印度的“保护”之下。从此之后,锡金一直处在印度的军事控制之下。印度任命印度人为锡金首相,完全掌控了锡金的内政,军事和外交。
1974年,印度决定捅破这层窗户纸,操纵锡金举行公投将锡金改为了印度的"联系邦"。1975年,印度操控锡金通过"宪法修正案"完成最后的法律程序,锡金王国在法律层面宣告终结。根据印度操控的锡金全民公投结果,以97%支持率确认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第22个邦。因此可以说,早在1947年,印度已经实控了锡金,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完成了最后的法律程序。
第二,我国面临国际问题。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后,苏联给我国造成了很大威胁。特别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苏联对我国的战略围堵、军事威胁持续升级。苏联不断向中苏边境增兵。至1975年,苏联在远东和外蒙古的驻军已超过45个师,总兵力约100万人,配备大量坦克、导弹和战机。
在南方,1975年越南统一后,苏联迅速与越南合作,向越南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并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岛的扩张。苏联还租借越南海军基地,将势力延伸至南海,直接威胁中国南部海疆安全。
在西南,苏联不断强化与印度的盟友关系,1971年苏联和印度签订《苏印友好条约》后,苏联向印度提供先进武器,支持其在南亚与中国对抗。因此在1975年,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苏联的军事威胁。综合这些因素,当年我国没有阻止印度吞并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