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基因库”和“地上文物博物馆”,正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引擎,谱写乡村振兴与产业创新的时代篇章。从五台山的梵音缭绕到平遥古城的市井烟火,从黄河老牛湾的壮阔到忻州古城的非遗活态传承,这片“表里山河”的土地,正通过资源整合、业态创新与服务升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文旅魅力。



文化为魂:深挖资源,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

山西拥有全国80%以上的元以前木构古建筑、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剪纸、面塑、晋剧等丰富的非遗技艺。这些资源成为乡村文旅融合的“金钥匙”——平遥县通过农文旅项目“源·怡然欢乐谷”带动年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忻州古城以“修旧如旧”理念引入600余家特色商户,让莜面栲栳栳的香气与北路梆子的唱腔交织成沉浸式文化体验。农耕文化同样被赋予新意:沁州黄小米产区举办农耕文化节,广武明长城开发“边塞诗歌主题游”,让静态资源转化为可参与、可消费的文旅产品。



科技赋能:创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

山西积极探索“乡村+数字”模式,通过VR虚拟农耕、AR古建复原等技术增强游客黏性。忻州依托《黑神话:悟空》取景地热度,推出南禅寺、佛光寺等“古建探秘线路”;五台山景区将佛教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梵天灵舞》情景剧,而雁门关则通过沉浸式边塞战场还原,让历史“活”起来。此外,“智慧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大阳古镇的AI服务、芦芽山的“微改造”设施,以及全省推广的5G覆盖,正构建起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生态。



产业联动:全域协同,释放乡村振兴潜力

山西推动“文旅+”跨界融合,形成经济乘数效应。忻州云中河景区结合温泉资源发展康养产业;定襄农耕体验、岢岚宋家沟乡村旅游入选全国精品线路,带动农民增收。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平遥依托旅游发展基金升级基础设施,张壁古堡的民宿经济与老陈醋特色餐饮形成产业链闭环。区域协同亦成亮点——“山河四省+内蒙古+陕西”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文旅“朋友圈”,提升省际资源互通效率。



服务筑基:品质提升,塑造“友好山西”品牌

从《忻州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到古城商户的“量化公示牌”,山西以细节彰显诚意。导游大赛选拔专业人才,多部门联合督导保障市场秩序,五台山景区通过“核心区减法、外围加法”优化游客体验。全要素服务升级让“旅游满意在山西”成为口碑:游客不仅能触摸千年文脉,更能在舒心的环境中感受“唐风晋韵”的现代活力。



从黄河之畔到太行山巅,山西正以文化为笔、生态为纸,绘就一幅“星月交辉、多元共生”的文旅新图景。在这里,每一座古建都诉说着文明密码,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产业创新的脉搏。未来的山西,将继续以文旅融合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让世界听见“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时代新韵。(彬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