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00后演员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晒出成人礼照片,其佩戴的疑似价值230万元的奢侈品牌GRAFF祖母绿钻石耳环引发舆论哗然。短短一周内,这起“天价耳环”事件持续发酵,不仅牵出其父亲公务员背景、家庭资产来源存疑,更爆出“超生二胎”“豪华别墅”“连夜变更公司股权”等争议,将一个娱乐圈新星及其家庭推向风口浪尖。


一、天价耳环:奢侈品还是“假货”?公众质疑家庭财富来源

黄杨钿甜因在《楚乔传》《如懿传》等剧中饰演幼年主角而崭露头角,但此次引发争议的并非其作品,而是一张成人礼自拍。照片中,她佩戴的耳环被网友指认为GRAFF经典系列,该品牌同款式耳环在二手交易平台报价超100万元,而全新品价格高达230万元。

尽管黄杨钿甜在评论区称“耳环是妈妈的”,但网友的质疑并未平息。有人翻出其母亲过往照片,发现她曾佩戴价值数十万元的翡翠手镯、钻石项链等饰品,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其家庭财富来源的猜测。更有人指出,黄杨钿甜年仅17岁,即便作为演员收入有限,其家庭背景也显得“非同寻常”。


5月16日,黄杨钿甜父亲杨伟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耳环非正品”,并表示“愿意接受监督,但不信谣、不传谣”。然而,这一回应并未打消公众疑虑,反而因“耳环真假”的模糊表述引发更多质疑。有网友评论:“如果耳环是假货,为何要戴?如果是真货,资金来源是否合法?”


二、父亲公务员背景:辞职经商八年,资产暴增引猜测

随着事件发酵,黄杨钿甜父亲杨伟的履历被网友扒出。据雅安市有关部门证实,杨伟曾于2015年至2017年担任雅安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原经信局)公务员,负责招商招标工作。2017年,他辞去公职投身商海,先后成立深圳市国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阳市横店黄杨钿甜影视工作室、益善堂(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然而,杨伟的“辞职经商”时间线引发争议。天眼查数据显示,其名下公司“益善堂生物”成立于2020年4月,但股东变更记录显示,杨伟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便持股100%,直至2025年5月14日(即耳环事件曝光后两天)才退出股东行列。这一操作被网友质疑“提前转移资产”,甚至有人猜测其“在职期间已涉足商业”。

更令人费解的是,杨伟在公务员任职期间,其家庭资产已呈现“暴增”迹象。据网友爆料,黄杨钿甜母亲曾佩戴价值45万元的翡翠手镯,家中装修豪华的别墅被指位于深圳,市值超千万元。而杨伟辞职后,其商业版图迅速扩张,涉及影视、生物科技、移民咨询等多个领域。有网友质疑:“公务员年薪不过20万元,如何支撑如此庞大的家庭开支?”


但是,2015年11月24号,雅安市政府信息公示,荥经县云峰山4A级景区属于420芦山地震后开发项目。总投资7亿元,占地80亩。项目联系人叫杨伟,电话158****2288
2014年,成立深圳市国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伟,电话158****2288
两条新闻信息一对比,就很有意思了。
杨伟重名的很多,但电话也一样,这种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三、超生二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关系复杂

除了财富来源,黄杨钿甜家庭的“超生”问题同样引发关注。2016年1月,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网友扒出黄杨钿甜与弟弟的合照显示,其弟弟出生于2011年左右,明显早于政策放开时间。这一“超生”行为被指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更有人质疑其父母是否通过“特殊渠道”规避处罚。


此外,黄杨钿甜家庭成员的关系也颇为复杂。据天眼查信息,杨伟名下公司曾由其妻弟(黄杨钿甜舅舅)担任法人代表,后变更为其妻子,最终在耳环事件曝光前由杨伟亲自接手。这种“股权腾挪”被网友解读为“转移风险”,甚至有人猜测其妻弟曾因“证件问题”惹上官司,可能与非法移民咨询业务有关。


更耐人寻味的是,黄杨钿甜母亲曾因经济纠纷被诉至法庭。据公开判决书显示,其母被指控自2014年起参与非法办理签证业务,通过贿赂公务人员制造虚假材料。尽管该案最终以调解结案,但这一“黑历史”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其家庭财富合法性的质疑。

不仅如此,网友们还对黄杨钿甜的姓氏产生了疑问。她姓 “黄”,父亲姓 “杨”,母亲姓 “司”,而奶奶却姓 “黄”。有网友推测,这或许是 “三代还宗” 的结果,也有人猜测是为了规避超生风险或继承资产而进行的改姓操作。

四、连夜变更股权:风波中的“自保”操作

在耳环事件曝光后,杨伟名下公司的股权变更成为焦点。2025年5月14日,即黄杨钿甜耳环照片引发争议的第三天,杨伟突然退出“益善堂生物”股东行列,将公司100%股权转让给第三方。这一操作被网友形容为“连夜变更法人代表和股东”,质疑其“试图切割风险”。


对此,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杨伟在公务员任职期间已实际控制公司,或利用职务便利为商业活动谋利,可能涉嫌“违规经商”甚至“利益输送”。而其“辞职经商”后的资产暴增,也需进一步核查是否存在“权力变现”行为。

与此同时,雅安市相关部门回应称,杨伟辞职已八年,其个人及家属收入“与经合外事局无关”。然而,这一表态并未平息舆论。网友质问:“如果杨伟在职期间已涉足商业,或利用职务资源为家庭谋利,辞职是否就能免责?”


五、舆论风暴:从“炫富”到“反腐”的公众诉求

黄杨钿甜耳环事件已从单纯的“炫富”争议,演变为公众对官员家庭资产透明化的诉求。网友指出,杨伟曾负责招商招标工作,而其家庭成员涉足移民咨询、生物科技等敏感领域,难免引发“政商勾结”的联想。

更有网友翻出历史案例:2023年,江西周劼因在朋友圈炫耀“家族权势”被查,其父母均为公职人员,家庭资产远超合法收入;2024年,深圳“北极鲶鱼”事件中,退休官员钟庚赐被曝拥有9位数存款,最终因贪腐被判刑。这些案例与黄杨钿甜事件形成呼应,凸显公众对“官员家庭特权”的警惕。

截至5月18日,黄杨钿甜本人及其经纪公司嘉行传媒尚未对“超生”“豪华别墅”等问题作出回应。而杨伟的“耳环非正品”声明,也因缺乏证据支撑而备受质疑。有网友呼吁:“如果家庭财富合法,请公开资产来源;如果涉及违规,请依法追责。”

六、专家观点:公众监督与制度完善的双重考验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黄杨钿甜事件暴露出官员家庭资产申报制度的漏洞。“公务员辞职经商后,其家庭资产是否仍与职务行为有关,需建立追溯机制。”他建议,应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尤其是对配偶、子女经商行为的监管。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则认为,公众对“天价耳环”的关注,本质是对社会公平的诉求。“无论是娱乐圈还是政界,特权阶层不应成为‘法外之地’。”他呼吁,应加强舆论监督与司法调查的联动,对公众质疑的线索一查到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