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医疗界最近掀起了一场超酷炫的“AI风暴”,人工智能正风风火火地重构医疗设备领域的创新版图。

据ARKInvest预测,全球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那可是像坐了火箭一样,以35.5%的年复合增长率一路狂飙,到2030年就要突破1553亿美元了,这简直就是“钱景”一片光明。

特别是医疗医械领域,更是争抢的热点。

毕竟,AI与医疗的深度结合为医院带来变化可谓是颠覆性的,它不但能够提升临床一线的诊疗能力,更能够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个性服务,真正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就在今年2月,山东和上海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政策,将智能辅助诊断、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九大前沿方向推至聚光灯下。这场由政府牵头的“揭榜”行动,不仅是对技术攻坚的精准布局,更是一场围绕国产替代展开的产业竞速——从远程手术机器人到脑机接口康复设备,国产医疗器械正以“创新+合规”的双轮驱动,撕开被国际巨头垄断的高端市场。

现在,无锡滨湖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刚刚举行的2025滨湖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专题会议,如一声号角,回荡着这个“生命健康产业强区”竞逐新赛道的勇气和志向。

AI+医疗器械,滨湖的希望在哪里,滨湖的思考又朝着哪些方向?

02.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请出一家叫健适医疗的公司。

这家落户在无锡滨湖的公司,打造出了首个国产品牌抗菌缝线,这根“不起眼”的缝线,曾被进口产品长期主导。

不止是这根缝线,健适医疗近年来在微创外科和血管介入领域屡有创新产品获批,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

首个获得 NMPA 批准的颅内血栓抽吸系统
)、尼科Reco颅内取栓支架(
首个获得 NMPA 批准的国产颅内取栓支架

从一期项目启用至今,健适医疗“从0到1”在无锡滨湖建立了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质量体系,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健适医疗的生产能力,更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增添强劲动力。

接着要出场的公司叫脉得智能

这家公司2018年落户滨湖,他们较早就进入了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算法研究领域,核心产品——浅表脏器智能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公司成功拿下了无锡唯一上榜工信部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成为“人工智能+医疗”的优秀案例。

事实上,滨湖的生命健康产业一直发展强劲,现在更是无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极。

全区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近200亿元、医疗器械营收增速达14%,除了健适医疗、脉得智能之外,像蕾明视康、博慧斯、贝迪生物等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形成了覆盖植入器械、诊疗设备、体外诊断等全产业链生态。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滨湖也有拿得出手的过硬本事——

落地了一批顶尖AI创新机构,上海交大CHIPX(

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
)发布国内首个自然语言文本-蛋白质大模型(TourSynbio™),清华AIR(
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医院技术成功落地应用,这些由院士领衔的新研机构,为滨湖抢占未来赛道制高点打下了基础。

在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由无锡紫荆智康公司开发的“紫荆AI医生”系统正式上线,拥有42位AI医生,覆盖21个科室,能够诊断300多种疾病,

这家初创企业正是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孵化,通过“闭环式”医疗虚拟线上世界的构建,为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集合,滨湖要全军出击了。

03.

出击的速度,滨湖很快。

在这次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专题会议上,滨湖G3LAB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及13个重点生命健康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金额15亿元,涵盖免疫细胞治疗、智能诊疗系统、蛋白质设计平台等前沿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器械与AI结合方面的研发周期较长,需要至少5-8年,还有很多的临床的介入,而G3Lab的成立则有望渡越整个研发的长周期——


一方面解决信息和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把一些长期的资本带进来。

会议期间,“滨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健适医疗正联合上海胸科医院推动肺结节AI手术导航系统的落地,企业负责人说,相信未来的研发将不断突破边界,器械硬件集成AI功能、基于个体数据构建“患者数字孪生”并定制器械等等,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市场很大,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这个行业的痛点存在已非一日。

以手术机器人为例,国内腹腔镜、骨科等领域的高端设备长期被达芬奇手术系统垄断,而国产手术机器人尽管已有突破,但在市场渗透率上仍不足5%。尤其是一些关键零部件,还是要依赖进口。

在医疗器械的创新链条中,临床需求与工程化落地之间往往横亘着“死亡之谷”。滨湖区和其他瞄准“AI+医疗”的地方一样,本质上是在重构产学研医的协作模式。

这场产业革命的风暴才刚刚刮起,当远程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度超越进口产品,当智能辅助诊断经历从“影像识别”到“多模态决策”的跨越,当AI病理系统逐步攻克染色切片标准化、小样本训练的难题;

或者说得再底层一点,当像传感器这些“不起眼”但又很关键的材料摆脱卡脖子的困境——这些里程碑的到来,将宣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真正进入“创新无人区”。而企业的技术突破,以及产学研医的协同创新,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引擎。

手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优势的滨湖,理应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奔赴一场充满希望与思考的旅程,这是滨湖的使命,更是滨湖的光荣。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无锡的精华,都被央视春晚整明白了(关键词:央视春晚)
  • 常熟造的“外贸神器”,让中国小商家腰杆挺起来(关键词:常熟外贸神器)

  •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 年吞吐量刚破千万的硕放机场,拿什么追赶樟宜机场?(关键词:硕放机场)

  • 一个研究院,默默给无锡“孵化”150多家高新企业(关键词: 研究院 )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浙江小县城)

  • 扬州毛绒玩具卖家做跨境,靠一个创意狂赚美金(关键词:毛绒玩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 再一次被苏南的乡村震惊了(关键词:苏南乡村)

  • 南通出事,问题可能在猪身上(关键词:南通)

  • 一支穿云箭,中国创新药出海千军万马来相见(关键词:创新药出海)

  • 上海嘉定看着临港,眼里满是自己年轻的模样(关键词:上海嘉定)

  • 常州龙头200亿砸向淮安,这个全球第一稳了(关键词:常州龙头)

  • 复活的苏州,焦灼的东莞(关键词:东莞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