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了朝鲜境内,彭总为了给美军来一个出其不意,于是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志愿军入朝的事情,美军认为中国不敢参战,所以也没有什么警惕性。

很快,第一次战役打响了,39军云山一战重创美军王牌骑一师,使得全世界都非常震惊,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非常惊讶,不过他依旧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太多的信心。



这次战役虽然是以我军胜利告终,但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敌人的麻痹大意,并且美军也没有伤及根本,所以斯大林在支援朝鲜战场一事上,还处于迟疑的态度。不过很快,在1951年,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斯大林立马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给我们送来了大量的装备支援。

为什么斯大林在看到长津湖战役的情报后,态度变化会如此之大呢?

斯大林的担忧

也许是因为美苏争霸的影响,让我们认为苏联在面对美国的时候,一向是针锋相对,见招拆招的。不过这一观点只适用于抗美援朝之后的苏联,抗美援朝之前的苏联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苏联和英国。其中美国的实力可以说在当时处于“断层”式的强大,其庞大的海空陆军规模,使得英国甘愿成为衬托美国的“绿叶”,即使是苏联,也不敢和美国交锋。



当时的苏联虽然军队规模也非常大,但是它的本土毕竟遭受到了战争的摧残,国力相比于之前下降很多,为了重振苏联的国力,此时的苏联一直都在尽可能地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

而美国不仅自己国家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依靠战争越打越强,甚至还一度消除了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负面影响,其国势相对于当初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鲜战争时期,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很快就控制了朝鲜的绝大部分地区,然而这一切都从美军从仁川登陆开始改变。美军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各军种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海空军和陆军在密切的配合下,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



朝鲜人民军迅速溃败,其战线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反推到了中朝边境附近,金日成立刻向苏联求助,但是却遭到了斯大林的婉拒,最终在其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求助于中国。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此刻的斯大林对于美军的强大战斗力,是非常忧虑的,他担心直接出兵会让苏联好不容易恢复的国力再受到重创。毛主席考虑到中国和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时,力排众议和彭总一起坚持要出兵援朝,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手持“万国牌”武器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被血色浸染的长津湖

1950年11月,也就是第一次战役后,彭总立刻开始部署第二次战役的具体计划。志愿军立刻开始了对美军的作战行动,其中从内地刚刚赶来的27军,立刻就投入了战场。



当时的27军不仅在火力上逊于美军,就连能够抵御严寒的衣服都非常缺乏。而在长津湖战役期间,朝鲜半岛迎来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只穿着单薄棉衣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极端严寒之下,许多战士还没有来到战场就倒在了行军的路上。

但是尽管如此,志愿军依旧用两条腿跑赢了敌人的机械化兵团,27军战士埋伏在了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静待敌人上钩。

他们面对的敌人,正是美军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陆战一师,当时的美军正在沿路有秩序的行进,其坦克的轰鸣声更是让一边的积雪都纷纷掉落,志愿军战士就这样爬在冰天雪地里静候着敌人深入包围圈。



很快,在上级的一声令下,27军和20军十万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美军发起了冲锋,美军陆战一师惊慌之余立刻反应了过来,组织防线和志愿军交起火来。美第七师和陆战一师本来是在一起的,结果被擅长穿插作战的志愿军分成了数个小块,与陆战一师割裂开来。

两师之间无法互相支援,只能够奋力朝着安全的方向突围。当时的志愿军火力太弱,并且装备上和美军的差太大,志愿军尽管拼尽全力,也无法将如此规模的美军全部歼灭。

美军依靠着强大的空中支援,以及炮火覆盖,拼尽全力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这才得以带着残部逃了出去。此战,我志愿军重创美第七师和陆战一师,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共歼灭美军2.4万人。



志愿军战士在绝对劣势的装备下,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重创了不可一世的美军。

很快,此消息也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在看到志愿军获得如此丰硕战果的时候,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志愿军的装备水平,甚至还不如美军的一半,如果要是能够将志愿军的装备提升,那么其战斗力也会大大地增强。

尤其是看到志愿军展现出的强大战力之时,斯大林也看到了战胜美军的希望。很快,在斯大林的决定之下,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志愿军送来了36个师的武器装备,其中还有苏联陆军强大的炮火力量喀秋莎。



不仅如此,苏联还给志愿军带来了一部分空中力量,用于和美军展开空中的斗争,为志愿军增强了一定的战斗力,就这样,有了苏联武器装备加持的志愿军,在整体的战斗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第二次战役第二阶段持久的阵地战,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斯大林能够早一些将这些援助送给志愿军,那么长津湖战役很可能会取得更为巨大的战果。

信源:
长津湖战役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历史评论 2023年第3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