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愧是商人出身,去一趟中东,就给美国捞来了超过十万亿美元订单。
然而“贪婪”的商人永远得不到满足,根据报道,特朗普声称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对贸易伙伴设置新的关税税率。
不仅如此,特朗普甚至还公开叫嚣中国:美国将夺回中国在中东的贸易,以前中东被美国抛弃,现在不会发生了!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才不到一周时间,特朗普就又忍不住要变卦了吗?
特朗普最近接连访问了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直接用巨额订单把特朗普“砸晕”了。
沙特一出手就是6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1420亿美元是军售订单,创下美国历史之最。
卡塔尔奉上2450亿美元的大单,包括960亿美元买波音飞机,阿联酋也不甘示弱,2000亿美元的投资直接让特朗普笑得合不拢嘴。
特朗普对外宣称,这趟中东行给美国带来了“超10万亿”的收益,虽然这数字听起来水分不小,但场面确实够大。
中东三国为啥这么慷慨?说白了,这不仅是生意,更是“面子工程”。
沙特、卡塔尔、阿联酋深谙特朗普的脾性:爱钱、要面子、喜欢排场。
这些订单与其说是真金白银的交易,不如说是中东国家“花钱买平安”,换取特朗普任期内的地缘政治平衡。
毕竟中东国家手里握着6000多亿美债,特朗普此行很可能也在为缓解美国债务压力铺路。
但这些天价订单真能都兑现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很多合同是长期协议,4年、8年甚至10年才能落地,特朗普要的只是眼下的政绩和面子,下台后订单取消也跟他没关系,这种“短平快”的操作,正是特朗普一贯的商人风格。
中东之行让特朗普信心爆棚,回来没多久,他就抛出了重磅消息:未来两三周内,将为贸易伙伴设定新的关税税率。
这话一出,全球都绷紧了弦,特朗普还特意点名中国,声称要“夺回”中国在中东的贸易机会,扭转中国填补美国“贸易真空”的局面。
这不禁让人想起他上次任期时的关税战,动不动就挥舞关税大棒,搞得全球贸易鸡飞狗跳。
特朗普的底气从哪儿来?一方面,中东的巨额订单让他觉得自己“腰杆子硬了”,另一方面,他似乎想借关税政策重塑全球贸易格局,重新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
此前特朗普曾主动推动中美日内瓦会谈,试图通过协商达成贸易协议,但中东之行后,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这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觉得中东的“钞能力”给了他无限筹码,可以甩开多边谈判,直接用关税“硬刚”。
然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全球贸易不是他一个人的游戏,关税战只会让各国更加紧张,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欧盟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接受美国对英国的10%基准关税条件,瑞典、法国等国甚至威胁要反制,欧盟还准备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通吃”,恐怕会踢到铁板。
特朗普叫嚣要“赶走”中国在中东的贸易地位,但中东国家显然不吃这一套。
沙特在给特朗普送上6000亿美元大单的同时,转头就和北京签了农产品协议,这波操作堪称“平衡术”的教科书:既给足了特朗普面子,又没放弃跟中国的合作。
中东国家深知,地缘政治是个多选题,与其押宝一方,不如多方下注,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中国在中东的底牌是什么?一句话:美国有的,中国未必有;中国有的,美国未必有。
尤其是中国的基建能力,全球有目共睹,就在本月初,中国铁建和沙特达成11.3亿的国王大学基建项目,帮沙特提升教育设施水平。
相比美国的军售订单,这种基建合作的影响力更深远,不仅能带来长期经济效益,还能加深中沙之间的信任。
特朗普想切断中国和中东的贸易纽带,纯属痴人说梦。
中国与中东的合作根基稳固,无论是能源、基建还是农产品贸易,都不是特朗普几句话就能撼动的。
除了经济层面,特朗普此行的地缘政治操作也让人大跌眼镜。
2016年,他曾怒斥卡塔尔是“恐怖提款机”,如今却心安理得接受卡塔尔送的4亿美元飞机,笑称这是“友谊勋章”。
更夸张的是,他还和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沙拉合影,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
要知道几个月前沙拉还在美国的通缉榜上!这种“一天一变”的外交风格,真是让人看不懂。
特朗普的“变脸”背后,是他对“钱”和“面子”的极度追求,只要给够钱、给足面子,他就能把原则抛到九霄云外。
中东国家正是抓住了这点,用金钱和排场把特朗普哄得团团转,但这种短期平衡能持续多久?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已经让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大打折扣,中东的纷争和不确定性依然如影随形。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威胁和中东挑衅,中国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特朗普的“朝令夕改”早已不是新闻,他的关税政策虽然来势汹汹,但未必能如愿以偿,毕竟,全球贸易是多边博弈,欧盟、中东等方都不会轻易向美国低头。
中国完全可以借机深化与中东、欧盟等地区的合作,巩固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具体来说,中国可以继续发挥基建和贸易优势,扩大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比如在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挖掘潜力,打造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同时面对可能的关税战,中国也要做好预案,通过多边平台如WTO维护自身权益,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