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刚把蔡英文当贵宾招待,转头就收到王毅外长的消息,邀请丹麦外长访华,中方还送来一封特殊的信件,这事可不简单!

蔡英文在丹麦“民主峰会”上大放厥词,鼓吹“台独”,丹麦还高规格接待她,这不是明摆着挑事吗?

中方立马亮出态度,大使馆批判,外交部出手,连高层都亲自发信,这波操作既给丹麦递了个合作橄榄枝,又明明白白划了红线。

这背后有多少门道?丹麦为什么敢这么做?中方又是怎么应对的?

丹麦这次接待蔡英文,可不是简单的礼节性访问。

蔡英文是应“民主联盟基金会”的邀请,去参加丹麦办的“民主峰会”。

表面上看,这是个讨论“民主”的国际会议,可丹麦为什么偏偏请了蔡英文?

可谁都清楚,这场峰会不过是借着”民主“的名头,给某些政治意图搭个舞台。

丹麦一边高调接待蔡英文,一边还声称自己坚持“一中”原则,这态度怎么看都别扭。

在峰会的讲台上,蔡英文西装笔挺,语气却不怎么友好。

她开口就提到“威权主义”的威胁,话锋直指中国大陆,称如今的国际局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说什么“威权主义威胁全球”。

她还把台湾地区吹得像是“对抗中国”的关键角色。

接着,她又抛出一堆计划,说台湾会加大防务投入,强化军队训练,摆出一副要跟大陆硬碰硬的架势。

这些话字面听着是演讲,实际却像在给“台独”造势。

台下的听众,有人鼓掌,有人点头,丹麦的主办方似乎对这场表演挺满意。

蔡英文的行程到这里还没结束。

峰会结束后,她在丹麦议员的陪同下,仔仔细细地参观了国会大楼,还跟几位议员共进晚餐,聊得不亦乐乎。

丹麦的接待规格,堪称把蔡英文当成了“上宾”。

这场景落在旁人眼里,多少有点刺眼,毕竟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丹麦这么高调地捧蔡英文,分明是在“一中”原则的边上蹦跶。

面对丹麦和蔡英文的这些动作,中方可没坐着干看。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第一时间站出来,发表声明,严正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组织、个人,都没资格插手。

大使馆还直接批评丹麦的做法,违背了“一中”原则,损害了中丹关系的政治基础。

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容不得别人指手画脚!丹麦要是真想跟中国好好相处,就得老老实实尊重这个原则。



可丹麦的回应却有点模棱两可,他们重申自己尊重“一中”原则,但又说在某些问题上,跟中国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还提到中国在一些领域对他们构成了“挑战”。

这话像是想两边都不得罪,却又让人觉得底气不足。



中方的回应可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王毅外长直接向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发出了访华邀请,请他来中国参加中丹高级别会议。

这次访问,拉斯穆森不仅会和王毅外长会面,还要跟商务部长王文涛等高官谈合作。



表面上看,这是中丹建交75周年的一次正常外交活动,可谁都看得出来,这背后有更深的用意。

丹麦刚在台湾问题上踩了线,中方这时候伸出橄榄枝,摆明了事情背后不简单

通过这次访问,中方显然是想当面跟丹麦把话讲清楚:合作可以,但底线不能碰。

王毅外长亲自出面,足见中方对这件事的重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丹麦代表团来华之前,中方高层还专门给中国丹麦商会负责人回了封信。

这封信可不简单,既回应了丹麦想深化对华合作的积极态度,也明确表达了中方的立场。

信里提到,中方欢迎丹麦企业来中国投资,也希望商会继续推动中丹、中欧的友好合作。

这话听着是不是挺暖心?但信里也点出了关键: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不就是得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尊重“一中”原则吗?

这封信,既是鼓励,也是提醒,丹麦要是真想跟中国好好合作,就得在原则问题上摆正态度。

说到中丹关系,其实两国的合作基础一直不错。

今年是中丹建交75周年,过去这些年,两国在贸易、投资、绿色能源等领域,都有不少亮眼的成果。

丹麦的不少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中国也从丹麦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

按理说,双方有这么多共同利益,关系应该稳稳当当才对,可丹麦这次接待蔡英文,硬是给这份关系添了点波折。



大家都不理解,丹麦为什么非要在这时候蹚浑水?

是真心觉得“民主峰会”能给自己加分,还是想借着台湾问题,国际上刷点存在感?

但不管什么原因,这步棋走得可不怎么高明。

我们回头看蔡英文在丹麦的表演,表面上是冲着中国来的,实际也是在给自己加戏。

她卸任后,国际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次“民主峰会”成了她刷存在感的绝佳舞台。

她的演讲,句句都在挑动敏感神经,试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争取更多西方国家的支持。

可惜,丹麦的“热情”虽然给了她面子,却也把丹麦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中方的应对,显得从容得多。王毅的邀请函,像是给丹麦递了个台阶。

拉斯穆森访华期间,双方少不了要谈台湾问题,中方估计会借机重申立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死路一条。

丹麦如果还想跟中国做生意,最好别在这件事上再犯糊涂。

中方也没把话说死,那封高层的复信,就是在给丹麦留余地——只要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合作的大门随时敞开。

中丹建交75周年,本该是个喜庆的年份。

可友谊归友谊,底线归底线,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从来没有半点含糊。

丹麦这次的举动,像是无意间碰了根高压线。

中方的回应,既有大使馆的严正声明,也有高层的温和信件,还有王毅的亲自邀请。

这种软硬兼施的打法,恰到好处地传递了信号:中国欢迎朋友,但绝不纵容挑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