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人会说,把袁崇焕和徐霞客放在一起比较,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
如果你细品历史,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两个人几乎生活在同一年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也有着迥异的结局,这不仅让人深思,人怎么活着才有意义?
万历十二年(1584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父亲是一个木材商人,常往来于粤桂之间做生意。万历十五年( 1587年),徐霞客出生于江苏江阴,家里是地主,另一个拥有20台织机的作坊。
徐霞客只比袁崇焕小三岁,从原生家庭来看,两人相差无几,都是农村富户家庭。
袁崇焕于1597年通过童子试,当时十三岁,1606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徐霞客在十五岁那年,即1602年,参加童子试,未中之后就无心科举了。
与之相比,徐霞客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出游。1616年新年,袁崇焕还在准备科举考试,徐霞客却一个人冒着大雪登上了黄山。大年初四,徐霞客在山中一间寺庙中,“兀坐听雪溜竟日”,整整听了一天雪落的声音。三年之后,袁崇焕才中进士,被外放至福建邵武做知县。此时他已经35岁,寒窗苦读了三十年。
袁崇焕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他有一个理想: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徐霞客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他在诗里说:“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入世和出世,究竟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进京觐见天启皇帝朱由校,被皇帝赏识,任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此时, 袁崇焕为官才三年。同一年,徐霞客在游完嵩山、华山之后,南下湖南,溯源潇湘。
崇祯元年(1628年),高迎祥在陕北起事,揭开了明末大乱世的序幕。
这一年,袁崇焕被崇祯起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此时的袁崇焕,为官还不足十年就当上了部堂级高官,如此青云直上,确实罕见。同一年,徐霞客游历福建,然后由闽入粤,游玩了罗浮山。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大举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这一年,徐霞客居然想游历塞外,到了蓟州,被皇太极的大军吓退。这应该是袁徐两人距离最近的一次。
袁崇焕的“三年复辽”,换来了后金兵临城下的结果,第二年,即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时年46岁。官方记载,袁崇焕无子。《明史》中记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这一年,徐霞客第四次出游福建。
1633年,大明四处烽烟。腹地,李自成东渡黄河,罗汝才部攻克襄阳,入四川。东北,后金攻破旅顺,尚可喜降金。东南,郑芝龙于荷兰在料罗湾展开大海战。时局危机,复社在苏州虎丘召开第三次大会在苏州虎丘召开,盛况前所未有,与会者有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冒辟疆、张溥、吴伟业、钱谦益等一众名人,人人慷慨激昂,大谈救国。这一年,徐霞客游览恒山等地,世事仿佛与他无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霞客游贵州,到云南,下广西,一路优哉游哉,一直到到1940年,方因为腿脚不便停下脚步。
1641年徐霞客安然去世,三年之后,明亡。
明末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悲惨年代,烽火连天,生灵涂炭,唯有徐霞客和任何历史事件无关,仿佛他是在穿越时空隧道,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
袁崇焕这个人物充满着争议,但公认为是一个悲剧人物。和他同一个时代的徐霞客,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留名青史,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是传世经典。徐霞客写下第一篇游记的5月19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他的旅行生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遵从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乱世中做一个悲情英雄,还是独善其身探索另一种生命价值?
既然无力拯救天下苍生,能否用另一种方式活着?
如果让你生活在明末,给你一个选择,你是愿意做袁崇焕,还是愿意做徐霞客?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