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7日,2025年多哈世乒赛拉开战幕,在男单首轮焦点战中,中国选手薛飞在2-0领先的大好局面下,被日本选手篠塚大登连扳四局逆转,最终以2-4遗憾出局,成为国乒本届赛事首位被淘汰的选手,也创下了国乒男单自1953年参加三大赛以来的最差战绩,这场失利不仅暴露了国乒年轻选手的短板,更引发了外界对国乒后备力量与战术体系的深度反思



作为国乒男队唯一的直板选手,薛飞在比赛中一度展现出直板技术的灵活性与正手杀伤力,前两局凭借细腻的台内控制和关键球把握取得领先,然而,从第三局开始,篠塚大登的强势反扑让薛飞陷入被动,第三至第五局,双方分差均保持在两分以内(11-13、14-16、12-14),薛飞多次在局末手握优势的情况下因保守战术和反手漏洞被逆转,第六局更是心态崩盘,以4-11速败;薛飞的失利折射出直板打法在现代乒坛的生存危机,尽管他在今年2月的新加坡大满贯赛中爆冷击败日本名将张本智和晋级16强,但其技术体系仍被认为“缺乏主动进攻的连贯性”,反手横打的稳定性不足,难以应对高强度对抗,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许昕退役,国乒已不再系统培养直板选手,薛飞的出局或加速这一传统技术的消亡



就在薛飞输球的同时,国乒男队新一代领军人物王楚钦在央视《体坛零距离》节目中发声:“本届世乒赛,我要把自己放在冲击者、挑战者的位置,代表中国队参赛必然有压力,但我的目标很明确,决不能输外战,弥补世界杯输给雨果的遗憾!”这一表态既是对个人责任的强化,也亮出了自己作为国乒核心人物的底线



王楚钦的成长轨迹与薛飞形成鲜明对比,从2022年澳门赛3-0横扫薛飞,到2024年新加坡大满贯复仇瑞典名将卡尔伯格,王楚钦通过国际赛事的磨砺,逐渐从“心态易波动的新星”蜕变为“关键战役的稳定核心”,他的反手拧拉、速度压制和战术多样性,使其成为国乒对抗外协强敌的重要倚仗,此番定下“不输外战”的目标,既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也是对国乒荣誉底线的捍卫



薛飞的“一轮游”并非偶然,近年来,国乒男队面临人才断层:樊振东淡出国际赛场,马龙进入职业生涯末期,王皓执教后重点培养的黄友政、陈垣宇等新秀尚未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日本、法国等队伍的新生代选手(如篠塚大登、勒布伦兄弟)通过高强度对抗和先进打法不断冲击国乒防线;王楚钦的“冲击者”定位,恰恰揭示了国乒从“绝对霸主”向“挑战者”心态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源于外部竞争压力,也反映了内部培养体系的不足,例如,直通赛和乒超联赛的缩减,导致年轻选手缺乏高水平实战机会,世界排名难以提升,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恶性循环,若要扭转局面,国乒需在技术创新、赛事资源分配和青少年梯队建设上寻求突破



对于王楚钦而言,本届世乒赛既是证明自身领袖价值的舞台,也是国乒重整旗鼓的契机,若他能兑现“不输外战”的承诺,并带领团队在后续比赛中稳住阵脚,这场首日败仗或将成为国乒痛定思痛、开启改革的转折点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于,胜利与失败往往仅一线之隔,薛飞的崩盘暴露了国乒的深层隐患,而王楚钦的宣言则展现了新生代的责任感,在“后马龙-樊振东时代”,国乒需要更多像王楚钦这样兼具实力与韧性的选手,同时也需正视人才培养与战术创新的迫切性,唯有如此,方能在外协强敌环伺的格局中,守住“国球”荣耀的底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