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我跟一朋友约到他们公司楼下吃饭。

出来的时候,他在打电话,越说话眉头越拧巴。

我竖起来耳朵听了听,是部门里负责某项目的同事提离职了,在做交接。

你就说,这年头怎么敢说离职呢?

但听完后,我倒觉得:离职是必然的。

我是觉得这家公司很变态,真想着法折腾员工。

譬如,每个月都要求有固定的加班时长:

晚上加班到8点半下班都属于早退,第二天被领导谈话,说你工作不认真。

内部管理混乱,还有关系户进来当大爷,干不好的事情就让普通韭菜背锅。

这次提离职的同事,就属于不想替大爷们擦屁股了,一个月前就提出了离职。

说到这,大家觉得熟悉不?谁没在职场上遇到过糟心事呢?

但有一说一,糟心归糟心,但忍不了就离职的人真不多。

特别是三十多岁的人群,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卡点:

年纪不小了,家庭要养;

头发越来越少,存款没见涨;

技能说不上领先,职位又不稳定;

跳槽不敢,辞职不敢,天天盯着老板的表情猜测命运;

当然了,还有一波人“精神十足”,每天早来1小时晚走1小时——人家真不是来摸鱼,而是来学习。

俗称,卷。

但问题又来了,你以为他们想卷吗?

不,是不卷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2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想“辞职躺平”。

我说:“那你躺吧。”

他说:“不敢。”

“为啥?”

“因为我又不是00后,裸辞还敢摆摊创业,创业失败了再找个工作都行;

我一躺,房贷、孩子、老人的医药费就得压我身上,等我想爬起来还找不到工作了。”

说到这,

大家再看看早些年那些说“辞职去看世界”的人,往往没软肋和负担;

这几年,

我们也很少看到那些“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人了。

如果有,也会下意识的觉得:这个人肯定是想做网红,来一波噱头后面好带货。

更多的是啥?

是真正被生活一顿重拳的人,连“喘口气”的自由都得计算预算。

不是没想法,而是没退路。

这就是现实:不是不想逃,而是知道逃不掉。

现在啊,

很多人还以为自己只是“压力大”,其实已经是长期高压中的焦虑过载。

现在的职场,哪还有所谓“稳定”?

一边是AI来势汹汹,一不小心连PPT都比不过它;

一边是岗位精简裁员,绩效要求年年上涨,福利年年缩水;

工作不能出错,加班不能喊累,失误就是“背锅”,优秀也不见得升职。

有人总结:“现在的公司,不再养人,而是消耗人。”

你不是在做事,而是在看老板情绪;

你不是在发光,而是在耗命自燃。

更扎心的是:你做得再好,也不代表你不会被替代。

3

为什么很多人怕失业?

不不仅仅是因为面子——被裁员了,是自己不行,说出去太丢人。

更多的是,没资本重新开始。

二十出头时,你可以失败,可以试错,可以兜里没钱但心里有劲头。

可三十多岁呢?

面试会被HR一眼认定为“薪资太高”或“不好管”“老油条”;

还有些人呢,

工作技能和岗位匹配不上,“转型”二字听起来像笑话;

想开个店创业,看看现下经济都能劝退;

想考编考公,竞争激烈到堪比修仙——当然了,超过35岁就没资格报名啦。

说白了,

很多时候怕的不是工作没了,而是没了工作的自己不值钱了。

4

以前我们说“努力就有回报”,现在是“努力也不一定保饭碗”。

你可以努力,但别人开的是外挂;

你可以加班,但老板默认这就是常态;

你可以拼命,但系统只认可能被压榨的时间,不奖励良心。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躺”,不是他们懒,而是看穿了——再怎么拼,也可能随时被优化。

卷不动了,不是身子懒,是心累了。

最怕的是死命努力,最后发现根本没有“成功学”那一套,只有“幸存者叙事”;

有些人活下来,不是因为他厉害,而是他幸运。

怎么办?

说实话,没有万能解法。

我也只能跟大家说,

平日里学点技能,别让自己只有一种“饭碗”,越可替代,你越危险。

别高估平台的忠诚,虽然老板天天喊你家人,但是不是家人心里得有数。

别乱花钱,能攒钱就攒钱。

当然你要做月光族是个人选择,愿意/能够承担最坏的结果,我也没啥说;

但也不要笑理财保守派,现在很大一自由,是手里有几个月的现金流。

最后,就是心态了:

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做那个“遥遥领先的赢家”;

不稳定就是常态,确保身体不被卷垮就已经是赢啦。

毕竟,现在这个社会,

能保持清醒、不卷疯、睡得着、养得起,本身就已经很难得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