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中,有人因为面子问题将仿制品误认为是真货。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把真正的物品说成是假的。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类似祥林嫂那样的叹息:为何大家都不相信我,为何大家都不相信我……



谁能想到,年轻演员黄杨钿甜在17岁生日派对上随口提到的一句话“耳环是妈妈的”,竟然引发了如此巨大的争议!

所有事情都从那对在成人礼上特别提及的“妈妈的耳环”开始发酵。



细心的网友们很快发现,这对被特意说明是“妈妈的”耳环,极有可能属于奢侈品牌格拉夫的经典蝴蝶系列,市场估值高达230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一公布,围观群众简直惊呆了。



一个尚未真正走红的新人,在校园活动中佩戴如此耀眼的珠宝,确实引人注目。

要知道,即便是那些已经大红大紫的一线明星,佩戴这种级别的珠宝,多半也是品牌赞助或者活动借用。

于是疑问四起:黄杨钿甜的家庭到底有多富裕?



网友们的“考古技能”迅速转向了黄杨钿甜的父亲杨先生。

有消息指出,疑似黄父的杨先生曾任职于雅安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这个部门显然与招标项目密切相关。



就在他负责灾后重建招标工作的次年,也就是2014年,黄杨钿甜家突然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达500万的影视公司。



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最初是她的舅舅,后来变更为母亲司女士。



几经波折,最终在她父亲2017年辞去公职后,稳稳落入父亲杨某名下。



这一系列复杂操作,难免让人怀疑是否是精心设计的障眼法。

这个家族的财富积累,似乎远不止影视公司这么简单。

早在2016年,也就是杨父还在公务员岗位的时候,黄杨钿甜的母亲司女士出席活动时,脖子上的梵克雅宝项链加上耳朵上的同品牌耳环,总价值超过了50万元。





对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开销了。

到了2018年,杨父辞职刚满一年,黄母手腕上又多了一只价值约45万的卡地亚钻石手镯,显得格外奢华。



更令人震惊的是,2019年,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自家豪宅,据说是深圳的波托菲诺纯水岸别墅,那是估值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顶级富豪区。



短短几年内,如此惊人的财富增长,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公众的好奇心和质疑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黄父的公务员背景以及家族财富增长的时间节点,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这位疑似黄父的杨先生不仅在雅安负责过招标工作,还有消息称,2011年至2014年间,他曾在四川慈善总会担任重要职务,掌管巨额的灾后重建资金。

雅安地震、新冠疫情这两个特殊时间节点,黄家都有相应的商业动作:前者是那家影视公司的创立,后者则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注册了一家生物公司。



这种精准到位的商业布局,再结合他曾经负责灾后重建招标的经历,“发国难财”的帽子自然就被扣上了。

再看看其他家庭成员,黄母和舅舅早年从事移民咨询业务,舅舅还有因走私证件被捕的记录。

一个负责招商引资的公务员,加上从事所谓“灰色产业”的亲属,这里面是否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空间?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对此,杨父的原单位雅安市经合外事局迅速撇清关系,表示他已经辞职八年,家里有钱没钱跟单位毫无关系。

除了金钱方面的问题,黄杨钿甜家的一些“异常之处”也让人生疑。



早在2016年,黄杨钿甜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弟弟的照片。

要知道,中国的全面二孩政策是2015年12月通过,2016年1月才正式实施。

当时照片中的小弟弟看起来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而她的父亲杨某某当时还在公务员岗位上。



这意味着,这个家庭可能在政策允许之前就已经生育了二胎,这是否涉嫌违反当时的公务员相关规定呢?

更有意思的是姐弟俩的姓氏问题。

姐姐黄杨钿甜姓“黄杨”,弟弟据传也随母姓或有特殊安排,而父亲姓杨,母亲姓司,奶奶则姓黄。



有人说这是“三代还宗”,即祖父可能是入赘,父亲本应随母姓黄,但最终随了父姓杨,所以到孙女这一代“还宗”姓黄。

也有人猜测,这是为了规避二胎政策的某些限制,把黄杨钿甜的户口落在了奶奶那边的亲属名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举或许与继承奶奶那边的某些财产有关。

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色彩。

黄杨钿甜本人作为“05花”里的新生力量,艺考成绩不错,早早被嘉行传媒签下,原本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她也不是第一次引发争议了,之前宣传电视剧《五福临门》时,就因为发布了一张不太合适的照片,并且捆绑营销其他艺人,遭到网友批评。

她童星时期那个让她初露头角的《楚乔传》“小楚乔”角色,据说最初并不是她的。



原定的小演员葛莉莎戏都拍完了,结果因为需要补拍,角色硬生生换成了黄杨钿甜,葛莉莎的镜头被删得干干净净。

这件事当年也曾引起小范围讨论,怀疑她有“资源咖”背景,黄杨钿甜事后与网友的互动也被批评为“做作”。

嘉行传媒至今保持沉默,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介入调查。



眼看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黄父亲自出面解释了这一事件。

他声称所谓的230万的项链实际上是一件仿品,并且随时愿意接受相关人士的鉴定。



同时,针对网友们关于他在职期间敛财的质疑,他也做出了回应,否认了在公务员期间贪污捐款等指控。

并反驳了封面新闻的调查结果。

之前,封面新闻报道称,通过前同事了解到,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杨先生仍在职,但在2017年时他已经主动辞职。



而他自己则表示在2015年时就已经放弃了公务员身份,只是在官方部门的下属单位工作,负责一些投资、招商等工作。

至于是否参与了雅安的灾后重建工作,他认为只是有人重名而已等等。



然而,即使澄清之后,网友们仍然不太买账,新一轮的批评随之而来。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在小说中,有人因为虚荣把假货当作真品。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为了自证清白,把真品说成是假货。



脑海中再次浮现鲁迅小说里祥林嫂的喃喃自语:为何没人相信我,为何没人相信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