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之前,麻烦您先点个“关注”,这样方便我们交流和分享。作者会尽全力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各位朋友,暂时把那些烦心事放一放,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吧。
前言
继父去世后,一家祖孙三代决定改回生父的姓氏,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纷纷好奇,这是怎么回事?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中国人对“认祖归宗”的深刻情感。
家族集体改姓
最近,广东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一家祖孙三代同时改姓。这个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纷纷前来围观。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继父去世后,祖孙三代人一致决定将原来的“黄”姓改为“丘”姓。而这位继父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他把养子当作亲生儿子抚养长大,并且养子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后代。
然而,就在继父刚去世不久,养子和他的后代就改变了姓氏。对此,有网友指责他们忘恩负义,认为虽然这些人不是继父的亲生子女,但毕竟继父养育了他们一辈子,理应回报这份养育之恩。
自古以来,生育与养育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恩情,其中养育之恩往往比生育之恩更为重要。因此,对于黄先生一家的做法,许多网友表示无法接受。
尽管如此,黄先生一家仍然坚持改姓。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件事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黄先生还很小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就去世了,之后母亲再婚。
于是,黄先生跟随母亲来到了继父家生活。由于继父为人善良,一直把黄先生当作亲生儿子对待,就这样,黄先生逐渐长大成人,姓氏也沿用了继父的“黄”姓。
没想到的是,在继父去世后,黄先生立刻带着自己的后代去改姓。从改姓这件事情本身来看并没有错,但黄先生的这种行为在外人眼中显得不够尊重继父的养育之恩。
继父抚养了他们一辈子,结果去世后却马上改了姓氏,这样一来,继父这一支血脉就算是彻底断绝了。那么,他们这样做究竟有什么目的呢?难道改回原姓会有某种好处吗?
网友们对此展开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原本属于一个大家族,父亲去世后,家族分成了两支。现在黄先生想重新回归这个大家族,所以才决定改姓。
黄先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认祖归宗,回到家族的族谱中。即使过程艰难,他也决心要把姓氏改回“丘”姓。为了证明血缘关系,黄先生一家与生父的亲戚进行了血液检测,结果显示血缘相近。
最终,黄先生一家成功改回“丘”姓。对于这件事,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们的观点
我也是被继父养大的,他比我亲生父亲更负责任,对我妈妈也更好。我希望他能长寿,至少能和我妈安稳地度过余生。如果需要照顾,我和妹妹都会尽全力。我认为养育之恩远比生育之恩更重要。
我爷爷是入赘的,家里所有人都随奶奶的姓。几年前爷爷去世后,他那边的兄弟打电话给我爸爸,让我们改回爷爷的姓。说实话,有点不好意思,毕竟爷爷年轻时靠奶奶家接济。
我们村里有个孩子是被养父母养大的,成家立业后,等养父母去世了就认回了亲生父母那边,迁户口也改了姓。没几年大儿子就生病去世了。
后来请高人指点,又迁回了户口改回了姓,需要村里签字,折腾了好一阵子才搞定,最后收拾了老房子全家搬回去住了,人也变得踏实多了。
我姥姥她们村有个光棍娶了带孩子的妻子,孩子的亲生父亲还活着。赶集时遇到亲爹,孩子都不敢相认,还是继父大气,继续让叫爹。几个孩子都没回去,留在村里生活。
后来他们的妈妈去世了,这几个孩子依然和继父生活在一起,最后和继父葬在了一起。
太绝了!我老公的爷爷当年改嫁后跟了继父的姓,后来成家后又改回了亲生父亲的姓。但是,我老公的爷爷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随继父的姓,另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随亲生父亲的姓(我老公的大伯和大姑妈姓马,我老公的爸爸和小姑妈姓钱)。
男人总是对父姓有一种骨子里的执着,甚至可以不顾继父的养育之恩和母亲的生养之恩,宁愿改成只养了三四年生父的姓,也不愿随养育了几十年的继父和生母的姓。
如果只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生父,完全可以自己单独改姓,留下家族其他人继续姓黄,或者在改姓时留下一两个晚辈继续姓黄,这样继父老黄也能有后人。
虽然老一辈人讲究“认祖归宗”,但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都说生恩不及养恩大,更何况黄先生兄弟三四岁时,继父就开始抚养他们了,几乎和亲生父亲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