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广东珠江台的综艺节目备受欢迎,
同时也有不少主持人让人记忆犹新,
其中就包括陈旭然这位美女主持人。
可惜的是,她遭遇了一场意外,年仅三十岁便离开了人世。
她的前夫区志航同样是一位主持人,在她离世后,
他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的他,不仅是位主持人,还成为了艺术家。
01
那年的广州冬天,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气息。
1998年12月30日,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陈旭然永远地离开了。
那个在《万紫千红》中笑容温暖的女孩,
仅仅三十岁,生命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戛然而止。
她的家,曾经是她卸下荧幕光环的地方,
现在却成了全城震惊的案发现场。
抢劫凶杀案件的报道刺痛了每个熟悉她名字的人。
珠江台的演播厅变得寂静无声,观众寄来的信件堆满了办公桌,
但她再也不会推开那扇门,拿起话筒对着镜头微笑。
02
在八九十年代的广东,
电视机仿佛每个家庭的窗口,珠江台的《万紫千红》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从1981年开播起,就成了无数人晚饭后的期待。
陈旭然就像这盏灯中最耀眼的光芒。
她的声音穿透黑白屏幕,
带着几分广州街头的烟火气息,亲切得如同邻家妹妹。
节目中,她聊时尚、教家务,偶尔还会唱一段粤语歌。
观众喜欢她,并非因为她多么惊艳,
而是她站在那里,就像在与你闲聊家常。
她的每一句“今晚见”,都让人觉得明天充满希望。
其实她并非天生属于荧屏。1968年,陈旭然出生于肇庆。
她的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父母都是干部。
童年时期,她跟随家人搬到广州,
在巷子里奔跑玩耍,活泼得像只小鸟。
1984年,年仅十六岁的她从旅游职业学校毕业,
随后进入远洋宾馆担任服务员。
端盘子、铺床单,生活平淡如白开水。
直到1985年,广东电视台的摄制组来到宾馆,
导演一眼就相中了她。
那张脸,挂着笑容,干净又灵动。
从此,她推开了另一扇大门。
她学得快,干得起劲。
《家庭百事通》是她的起点,
录制节目时,她背台词背到深夜,生怕出错。
1986年,她站在镜头前,
第一次面对观众说话,
手有些颤抖,但眼神明亮。
观众记住了她,信件如雪花般飞来,称赞她“像自家人”。
到1992年,她调到《万紫千红》,
与陈维聪搭档,成为节目的招牌。
灯光映照在她的脸庞,演播厅内的掌声仿佛插上了翅膀,
从这个小天地传向千家万户。那一刻,她是广东的骄傲。
03
镜头之外,她的生命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区志航。
1987年,广州的夏日透着潮湿之感,
电视台的艺员培训班里挤满了年轻人。
区志航,二十九岁,比陈旭然大九岁,
身材瘦高,眼神中透着书卷气。
他于1958年出生在广州。
家中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
他的父母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文革那十年,他随时代起伏,下乡当知青,
扛过锄头,也啃过课本。
1977年高考恢复,他考了两次,
终于在1981年进入华南师范大学。
1985年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学校,
而是去了电视台,想尝试新的道路。
他和陈旭然是在一档叫《早晨》的节目中认识的。
那时候,广州的清晨还带着露水的味道,
他们一起外出拍摄,扛着设备跑遍大街小巷。
录制间隙,她啃面包,他递上一瓶水,两人聊着聊着就熟络起来。
他欣赏她的认真,她敬佩他的沉稳。
录制完节目,他骑着摩托车载她,
车轮碾过广州的石板路,风吹乱了她的头发。
她坐在后座,笑得像个孩子。那些日子,简单而温馨。
1992年,他们领取了结婚证。
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邀请多少人,只是一张纸,定下了彼此的承诺。
电视台的工作忙碌得像陀螺,但他们总能找到时间,
一起吃碗云吞面,或者在珠江边散步。
他热爱摄影,她是他镜头中的第一个模特。
光影之中,她笑得宛如一朵花。
他曾说过,她是自己见过最孝顺的女孩,
录制节目从未出错,总是那么可靠。
不过,生活不是镜头,镜头只能定格瞬间。
陈旭然的事业蒸蒸日上,《万紫千红》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粉丝的信堆积如山,她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报纸上,
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她。
区志航也在不断前行,他不想只停留在台上说话,
于是创办了《时尚放送》,从台前转到幕后。
他们的时间越来越错开,她忙着录制节目,他忙着策划。
她开始担忧,婚姻会不会让粉丝失望。
有几次,她甚至不想让他去片场接她。
裂痕悄然出现。1993年,她提出了分开。
她说,她还年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没有挽留,只是点了点头。
那天,她紧紧抱住他,哭得像个孩子。
他们没有争吵,离婚后,她仍去看望他的母亲,
送去水果,聊聊家常。
1994年,他出了车祸,她赶到医院,
握着他的手,眼睛红肿。
她说想回头,可他知道,有些路走过了就无法回头。
陈旭然的事业依旧辉煌。
1998年,她仍是《万紫千红》的台柱,
笑容依旧,观众的喜爱也未曾改变。
然而没人预料到,那束光会如此迅速地熄灭。
凶手的刀夺走了她的三十年,也抹去了无数人的记忆。
她的葬礼上,广州的街头安静得像屏住了呼吸。
区志航站在人群之中,为她送行,直至最后一刻。
他没有哭泣,只是眼神空洞。
那年,他四十岁,和圈外妻子刚有了女儿,
女儿长得漂亮,事业也顺风顺水。
但陈旭然的离去,像把刀,划开了他心中的某处。
他开始思考,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正是这段经历,促使他后来成为艺术家,
他还说,自己的人生故事不会回避陈旭然,
或许正是她赋予了他的力量。
04
2000年,他放下主持人的话筒,拿起了相机。
他的《景·观》系列拍的是城市,也是人心。
2007年,他开始用“俯卧撑”表达。
他的艺术不只是摆姿势那么简单。
每次创作,他都选择社会事件的现场。
拆迁的废墟、工厂的围墙,甚至是人群的缝隙。
他脱下衣服,趴在地上,十秒钟,拍完就走。
但他表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避开人群。
他的“俯卧撑”像一声呐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被忽略的伤痛。
原本区志航可以继续主持生涯,
但他最终选择了这种方式,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他说,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
他意识到新闻的时效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时效很重要,
但如果错过了就是没做好,而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接收的信息繁多,
一个新闻事件很快会被另一个掩盖和淹没,
实际上这时人们还没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他认为艺术是可以做到的,人们喜欢收藏有价值的过时艺术,
因此他踏上了行为艺术的道路。
话说回来,这些年,他跑遍国内外,
拍摄了近两千件作品,成果相当不错。
2010年,他的《那一刻》获得了大奖,
评委评价说,他用艺术保存了社会的记忆。
他的作品挂在网上,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背后的故事。
他不仅是个艺术家,更像是一名记录者,把人间的冷暖装进镜头。
05
如今六十六岁的区志航仍在他的道路上前行,
看他的视频,他比以前老了许多,也显得更加油腻。
居住在广州,但仍经常前往世界各地。
追寻着他的理想。
信息来源:1、十八年,他做了1200个震撼人心的俯卧撑. 澎湃新闻.2、区志航专访:我的故事不会回避陈旭然…….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