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在耒阳市仁义镇的乡间小路上,牧羊人的吆喝声与工厂的机器声交织成曲。从“炮声隆隆”的矿山到椒香果甜的沃野,从家庭作坊到规上企业,这座小镇用5项民生实事、6大产业亮点,书写着“绿富同兴”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民生实事件件暖 乡村旧貌换新颜
沿着新修的柏油路驱车向北,友谊村安和圩场人声鼎沸。清晨七点,摊主郑大姐利落地摆出新鲜的菜品:“自从搬进新市场,摊位宽敞了,遮阳棚、排水沟一应俱全,再也不怕日晒雨淋!”1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市场内,150个摊位整齐排列,鲜肉区、蔬菜区、干货区标识分明。市场外,曾经被摊贩“霸占”的马路已恢复畅通,村民笑着说:“昔日‘马路堵成停车场’的乱象一去不复返了!”
转过山坳,沿江村5组的地灾点上,新栽的紫穗槐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村民李大妈家砖房紧挨着完成生态修复的山体:“去年雨季前政府种植固土植被3000平方米,配套了排水沟渠800米,现在夜里睡觉都踏实了!”不远处,镇中心敬老院的白墙黛瓦格外醒目,四周山水环绕,环境优美,整体建设规模6800平方米,能容纳近百人,目前该主体工程已如期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晌午的阳光洒在十里村的露天泳池上,管理员正弯腰检查护栏螺丝,池底瓷砖被刷得锃亮。“4、5月是检修关键期,山泉水循环系统要调试,每天换水消毒,确保6月开放后孩子们安全戏水。”他指着新装的防滑垫笑道。这座由村民集资建设的泳池,水源引自山泉,水温清凉,配备专业教练和防溺水盯守员。2024年,全镇11座免费泳池迎来3万余人次游玩,暑期实现“零事故”。村民蒋大姐带着5岁的儿子路过泳池,孩子扒着围栏眼巴巴张望:“妈妈,还有多久能玩水呀?”她摸摸儿子脑袋:“再等个把月,池子一开妈妈就带你来!”这一“花小钱办大事”的举措,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安全玩水去处,更让家长悬着的心落了地。
产业“新芽”破土出 矿山蝶变花果山
暮色渐沉,王屋村的花椒基地飘来阵阵麻香。基地负责人蹲在田垄间查看花椒新芽的长势。“这片4000亩的花椒林,四年前还是堆满矿渣的荒地。”她抓起一把泥土,脸上绽开笑容:“现在土里能攥出油哩!”去年,市里举办了首届花椒采摘节,游客挤爆了山头,椒农们现场炒制花椒酱,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新投产的花椒油生产线正将“绿果子”变成“金疙瘩”。
山脚下的诗礼洞村,曾忠仁的面条厂里蒸汽氤氲。和面机匀速转动,工作人员面戴口罩,身着工作服来回穿梭于厂房,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经过选料、下料、和面、压皮压面、开面、晒面、切面等多道工序,一排排、一挂挂面条正在晾晒风干,面条的清香扑鼻而来。2024年,31家面条企业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非遗饭碗”。
工业转型添动能 黑山羊“跑”出产业链
夜色初降,十里村黑山羊养殖基地传来此起彼伏的“咩咩”声。负责人贺明力手持牧鞭,指挥2000多只黑山羊奔向山林觅食。“天然放养的山羊肉质紧实,专卖店天天卖断货!”基地内,10栋标准化羊舍排列整齐,全自动喂水系统和温控设备一应俱全。2022年转型养殖黑山羊后,贺明力从四川引进优质种羊,承包千亩荒山种植牧草,年出栏量从240头跃升至2万头,带动50名村民年均增收8万元。如今,基地被评为省级种羊繁育场,并在市区开设鲜肉专卖店和主题餐厅。“明年要建食品加工厂,开发羊肉预制菜,产值破亿不是梦!”望着黑压压的羊群,他信心满满。
与此同时,在镇另一头兴发锰业厂区内,崭新的环保设备轰鸣运转。公司负责人指着刚下线的锰合金产品介绍:“去年升级生产线后,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订单排到下半年!”作为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兴发锰业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能耗,吸纳本地劳动力30余人,成为仁义镇工业转型的“新引擎”。
从“炮声隆隆”的矿山到椒橙飘香的沃野,仁义镇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座小镇正以民生实事为笔、产业发展为墨、治理创新为纸,绘就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添加小编为好友
方便联系
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玄冰 微信号/电话:181527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