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普陀区人民法院与普陀区妇联共同举办“法促善治情融家和”5·15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典型案例,涵盖离婚、抚养权、探望权、继承、监护及人身安全保护令等纠纷类型,旨在总结司法经验,明晰裁判规则,为家事纠纷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提供参考。
如何依法妥善处理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既是司法工作的重点,亦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回应社会关切、普及法律知识,普陀区人民法院联合普陀区妇联,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与常见问题,以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一系列最新司法解释为法律依据,聚焦抚养、继承、探望、监护、收养、家庭暴力等六大领域,梳理出例如“父母诉讼离婚时,孩子一般判给谁直接抚养?”“探望不到孩子可以拒付抚养费吗?”等30个典型法律问题,编写《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法律问答》,以简明易懂的问答形式,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助力未成年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
发布会后,普陀区人民法院与普陀区妇联共同揭牌了“少年家事巡回审判站”,为法官代表和志愿者代表分别颁发了特邀指导员聘书和巾帼志愿者聘书,向街道赠送《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法律问答》,并选取一起涉未成年人的离婚案件进行首案公开开庭审理,通过“刚柔并济、调判结合”的方式,就解除婚姻关系、夫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确定等问题进行就地审理,通过以案释法、精准指导,提升广大妇联干部、居村社工依法解纷能力。
原标题:《监护权、抚养权、继承权、探望权……这场活动关注家事纠纷中的未成年人》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王宛艺
来源:作者:文汇报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