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今天,台海局势已成为美中之间最具火药味的敏感神经。
面对大陆日益增强的统一决心和军事能力,美国一边在口头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边却持续推动对台军售、介入台海局势,并频繁通过“兵棋推演”这种手段展示所谓战争预案。
然而,近几年的一系列推演结果越来越不着边际,从菲律宾、关岛到台岛本身,美军设计的台海战争剧本越来越像是一出政治意图浓烈的“行为艺术”,脱离实际,甚至不乏荒唐与讽刺。
预设菲律宾?
不久前,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行动的分析报告,设想了解放军“武统”台湾的行动方案。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报告设定的主战场,竟不是台湾,而是遥远的菲律宾吕宋岛。
报告推演解放军会从巴士海峡南下,发起对吕宋岛北部的两栖登陆战,夺岛、打击敌军通信设施、部署空降兵全面控制腹地,最后再构建防御体系进行坚守。
这套看似宏大的作战计划,却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中国解放军要舍近求远,避开近在咫尺、已被围控多年的台湾岛,而去进攻菲律宾?
美军报告对此只字未提。
但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读懂这套推演的意图。
美军陆战队近年来持续在吕宋岛部署反舰导弹系统,而美国陆军将吕宋岛设为主战场,更像是对自身安全设施被打击的焦虑预演。
从二战太平洋战争走出的美军,仍习惯将战争逻辑从历史中套用。他们习惯性地把中国设想为彼时的日本,幻想美军再次上演一场“由海而入、逐岛推进、最终胜利”的战役。
可现实不同于历史,今天的解放军已经不是70年前那支靠人海冲锋的部队,而是掌握东风快递、鹰击系列、高超音速滑翔体等高技术武器系统的现代化军队。
这类脱离现实的推演并不是个案。
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在一次模拟2027年台海战争的兵棋推演中,宣称解放军可能首先对美军及日本基地发动打击,战争随后迅速扩散至整个印太地区。
而在这份推演中,中国甚至被设定为可能率先使用核武器,攻击夏威夷、阿拉斯加,甚至旧金山等美本土目标。
这与中国一贯坚持“有限核威慑、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截然相反。
美国人对中国战略的误判,实质上是一种投射心理——他们总是习惯以己度人,认为只要自己能做出违背承诺的事,对手也一定会如此。
于是,在这样一种主观臆断下,中国成了一个道德空壳的“战术冒险者”,成为美国借兵推之名进行“舆论洗脑”的靶子。
而在美国国会层面,“推演”则已经彻底沦为政治服务工具。
2023年,美国众议院组织了一场由“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导的兵棋演练。
演练设定为中国大陆于2027年动武,解放台湾。
美国立即参战,并在短短一个月内击沉80艘中国海军舰艇,但最终仍无法阻止8000名解放军士兵成功登陆。
荒诞推演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个“艰难胜利”的剧本,但细看便能发现,这套结果是精心设计的政治操盘术。
它一方面夸大了美军战果,让美国民众对自身军事实力重拾信心;
另一方面,又巧妙淡化了美军自身的代价与局限,尤其是在面对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时的现实困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该推演首次将经济后果纳入考量:一旦台海战事爆发,美国将联合盟友对中国大陆实施俄乌战争式的全面制裁。
但报告同时也坦承,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若遭全面制裁,全球GDP或缩水超2%,供应链断裂、能源价格飙升,甚至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这种前后自相矛盾的推理,暴露出美方一边想象自己“能管住中国”,一边又深知打不得的尴尬心理。
在台海兵棋推演中,美方并不避讳将其当作对台军售和对盟友施压的工具。
每一次数据渲染、每一次战果夸大,背后都对应着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
正如台湾学者邱毅所言,这些所谓的战争模拟,本质上是给“军购情绪”加压,让台湾社会陷入“大陆必攻、美军必救”的思维陷阱,并迫使台当局不断签单。
而在兵推之后不久,台当局就宣布将追加100亿美元采购鱼雷、防空导弹等消耗性武器。
至此,台海兵棋推演已彻底蜕变为“军火广告会”与“选战筹码”。
美国并非不了解现实中的台海风险。
他们清楚地知道,解放军以东风-21D、东风-26为核心的反舰打击体系,构筑起覆盖第一岛链内的致命火力网。
美国兰德公司曾推演,若美军介入台海,其在西太平洋的空军战机将在72小时内损失过半,航母被迫退至第二岛链以外。
这也是为何美国始终坚持“战略模糊”政策,既不明言协防,也不明确拒战。他们明白,台海并非乌克兰,不仅地理远隔,更是中国不可触碰的核心利益。
从菲律宾到关岛,从台岛到夏威夷,美军的推演场景越来越庞杂、越来越魔幻,却始终回避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这场冲突是否值得美国冒上全球战争的代价?
而现实已经给出答案。
以想象建构的推演剧本,终归无法掩盖现实地缘格局的制约;以兵推为名制造舆论压力,只会在危险的边缘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