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3月份分享日本启动战时配给制的时候,就觉得很疯。

4月2日特朗普开启贸易战,我还在想,作为美国的狗腿子,日本是不是预先得到了消息,但在后来持续性地了解日本米价和农工农协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日本的大米,就算无灾无难无经济危机,也必定是贵的。这一切要归功于——日本农协。

相关的文章之前写过几篇,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再补补课:

逆天,日本大米关税最高700%,对美亦有400%,惊动美国!

政府救世遇到“新米信仰”,日本人的还有哪些奇葩食物观念?

笑疯了,美国吃不起鸡蛋,日本吃不起米,发达国家怎么了?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聊聊,为什么就算政府想救市都救不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

储备粮不是从政府→市场(批发商),而是政府→农协→市场(批发商)

这要能降得下来,那就是神迹了!

稍微复杂一点呢?我们来看几张图:



据农林水产省称,在第一轮招标售出的 140,000 多吨中,截至 3 月 30 日,JA 集团(农协)和其他收集商已从仓库中提货 4,071 吨。

中共有 461 吨产品被运送到消费前线,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务提供商。它只占总数的 0.3%。

在过去的两次投标中,JA 集团中标了 90% 的投标。

在 4 月 23 日开始的第三轮库存大米招标中,农林水产省决定允许批发商买卖库存大米。如果 “流通堵塞 ”得到一点解决,将大米的库存运送到迄今为止尚未交付的地区,这将导致消费者的安全感,这可能有助于降低一些价格。然而直到现在,五月中了,价格依然没有降低。

最常见的,那么日本大米价格高居不下的原因,日本媒体是怎么宣传的?

投机导致的滞销?(错在奸商)

转卖目的“转卖者”的存在?(囤积居奇)

入境需求增加导致美国消费扩大?(都怪游客)

政府高估产量?(错在政府)

因不安心理而抢购?(错在消费者)

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人人都有可能出错,甚至连游客都可能错,但没有日本农协什么事,日本农协到底有多强大才能如此?

真相却很残忍:以生菜为例,价格基本上是由中央批发市场决定的。




但大米则是另一个路径:农协(下图中黄色部分)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备注:日本农林水产省(政府部门)与JA集团(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之间是政府机构与农业合作组织的协作关系,共同推动日本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根据此前的报道: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价中,据透露JA集团(农协)中标了 90% 以上的出价。

另外还有两个让人意外的事实:

日本的大米价格曾经也是也是政府决定的。

根据“食品控制法”或《食品控制法》的法律,政府咨询了大米价格委员会并根据报告做出决定。该法律于 1995 年被废除,大米的私人分销成为基础。

日本大米期货交易也已被取消。

2011 年,位于大阪的大阪堂岛商品交易所开始试行大米期货交易。在 2021 年 7 月,农林水产省没有批准,该交易随后于 2023 年终止。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那么日本弄些为什么能这么强大,这么牛呢?看下图:



总而言之,日本农协通过对农民生产(土地种子销量)、生活(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殡葬金融)的控制,培养出对日本农民的绝对影响力,然后利用这些影响力去影响选举,决定国家政策,反过来更深度地捆绑农民的生杀予夺,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就还有我之前提过的高关税,和日本人奇葩的稻米文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就算全世界的大米不要钱,也挡不住日本农协控制出来的日本高米价。

以至于日本大米在今年,不但变成日本特色动作小电影里面的段子,甚至变成母亲节的畅销礼物了,可见大米贵到什么程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