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设计
鹿特丹最新观景塔“Tornado”正式亮相
结构复杂、设计惊艳,秒变网红地标!
▌鹿特丹又添“爆款地标” Tornado惊艳亮相
据ad.nl报道,本周起,鹿特丹Katendrecht区域新开的Fenix博物馆正式向公众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馆内的观景塔“Tornado”。
这座银色螺旋状楼梯从仓库中心一路盘旋而上,直达22米高处,让你一次俯瞰鹿特丹的城市天际线、港口风貌和移民历史的交汇点——Katendrecht。
来源:ad.nl
全球罕见钢结构:设计师视为“人生代表作”
这座塔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Ma Yansong)设计,没有任何外露支撑结构,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的钢构之一。建造方Van Rijsoort Bending透露,塔内使用了近3公里的钢管,每个弯曲部件几乎都独一无二,精密程度令人惊叹。
来源:ad.nl
1.25万块木板全手工安装,每块都不一样!
不仅外壳惊艳,Tornado内部也是木艺杰作。来自鹿特丹的Woodwave家具工坊为其内侧安装了12,500块新西兰进口Kebony木板,完全手工定制、逐块测量调整,真正的“毫米工程”。设计师称之为“只此一次的人生项目”。
来源:ad.nl
“螺旋”背后有深意:水上移民的隐喻
Tornado不仅是结构奇迹,更承载Fenix移民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塔的设计灵感来自一幅“上升中的涡旋草图”,寓意水、流动、漂泊与新生,连接鹿特丹与数百万离散移民的故事。
博物馆新“爆款”?Tornado或成城市新符号
市推广机构Rotterdam Partners也看好Tornado的“城市名片”潜力,将其比肩马卡尔集市(Markthal)和Erasmus大桥。而博物馆方面则透露,已准备好相关周边商品,如Tornado杯、帽、包等。
来源:ad.nl
名字还没定?“鹿特丹人随便叫”!
虽然官方名称是“Tornado”,但当地人已有各种叫法:Wokkel(螺旋糖)、Spiraal(螺旋)、Helix(双螺旋)……馆长Anne Kremers笑称:“鹿特丹人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最后哪个留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你会去Tornado打卡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会怎么叫它!
延伸阅读:中国建筑师马岩松是谁?
马岩松:中国建筑界的“狂想家”
如果你在北京看到一座像“山峰”一样扭曲的大楼,或者在哈尔滨见到一个仿佛“雪山”般的歌剧院,那很可能就是马岩松的作品。他是中国当代最受瞩目的建筑师之一,以大胆、未来感的设计风格闻名,甚至被外媒称为“建筑界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接班人”。
1. 他是谁?
马岩松,197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来去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师从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他回国创立了MAD建筑事务所,名字就透着股“叛逆”——“MAD”直译是“疯狂”,但他说这代表“梦”(梦的拼音首字母也是MAD)。
2. 他的建筑有多“狂”?
马岩松不喜欢方方正正的玻璃盒子大楼,他的设计常常充满流动的曲线,像是把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搬进现实:
- 北京朝阳公园广场(“山水城市”)——两栋高楼像水墨画里的山峦,表面覆盖着黑色石材,远看就像两座漂浮的“山峰”。(造价约30亿人民币)
- 哈尔滨大剧院——纯白色的建筑像被风吹动的雪堆,观众在里面看演出时,还能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外面的湿地景观。(造价约13亿人民币)
- 加拿大“梦露大厦”——这座公寓楼像“扭腰”的性感女郎,成了多伦多的地标。(单套公寓售价约500万人民币起)
他的设计理念是“让建筑回归自然”,所以作品常常模仿山川、云朵甚至生物的形态,和冷冰冰的现代摩天楼完全不同。
3. 争议与认可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天才”,讨厌他的人觉得他的建筑“太浮夸”“不实用”。但不可否认,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2006年,他成为首位在国外赢得地标建筑竞赛的中国建筑师(就是“梦露大厦”)。
- 2010年,他被《Fast Company》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创意人物”之一。
- 2023年,他的新作“深圳湾文化广场”(像一群“银色礁石”)又成了网红打卡地。
4. 他为什么特别?
在大部分中国建筑师还在模仿西方风格时,马岩松坚持用东方哲学做设计。他说:“中国城市不该只是纽约或伦敦的复制品,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未来感。”
不过,他的项目也常因造价高昂引发讨论。
比如,有人调侃:“他的建筑适合拍照,但真的适合住吗?”
但马岩松回应:“建筑不仅是功能,还要激发想象。”
5. 未来想干嘛?
他现在正忙着几个大项目,包括纽约的“空中花园大厦”和嘉兴的“森林车站”。他还放话说,未来想在月球上盖房子——嗯,这很“MAD”。
总结:马岩松就像建筑界的“科幻导演”,他的作品不一定人人都爱,但绝对让人过目不忘。如果哪天你看到一栋“不像地球建筑”的奇怪大楼,说不定又是他的新作!
说明:所有图片来自于荷兰媒体和马岩松事务所MAD官网,版权属于荷兰媒体和MAD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