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却古今都是大儿子更强势。如同IS,宗教警察那样,在很多当地大众心里,他们有着道德正确。小儿子一直比较弱势,如同阿亚拉舞,旋转舞那样,在夹缝里生存。好不容易一百年前出了个凯末尔,对土耳其进行世俗化改革,但一百年后,不管是土耳其还是中东,依然如故。


懂王这次中东之行受到顶级规格接待。最亮眼也最辣眼的要属阿拉伯白衣女子的甩头舞了。

差点以为是日本贞子来了,不是说阿拉伯女人都要裹围巾面纱吗?怎么不仅什么都不遮,还光天化日的扭起来了。

像这样欢迎外国领导人的仪式上,肯定是纯正的传统国粹。这就排除了现代文化加入的可能。

原来阿拉伯传统也有世俗的一面。之前都以为伊斯兰化以后,中东,阿拉伯,就只剩念经和打仗了。

从后面阿拉伯男子的舞姿来看,似曾相识。很像以前看过一种阿拉伯舞蹈,阿亚拉舞。

男子拿着刀枪,在那里缓慢的,有节奏的扭动。由于太有喜感,所以现代阿拉伯青年们时尚蹦迪都有借用这个调调的。

按理说,伊斯兰教是禁止娱乐活动的。禁止到什么程度呢?歌舞这些首先是不行的。唯一有韵律感的就是每天五次祈祷的念经声了。

不仅如此,连绘画都不能出现,家里的装饰只能是经文。五色让人盲。

但人不可能一直念经打仗,世俗日常如同空气一样渗透在每刻呼吸中。所以我看到一些中东的博物馆里有花鸟纹的波斯或阿拉伯字;还有一些建筑细节图案的家庭摆设。你不是只能是经文吗?那我用一只鸟变形成一个字。你不是不让绘画吗?我把清真寺建筑细节做成琉璃陶瓷放在家里,既美观,你又不能说什么。

更绝的是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类似灵恩派,注重心灵修炼,神叨叨的。他们发明了一种一直旋转的舞蹈,你说它是舞蹈,但苏菲派说这是灵修。我看过这种舞,舞者还没有旋转晕,我都快看晕了。但却是有它的美感。

就在这样的夹缝中,世俗的嫩芽仍然在生长。

阿亚拉舞也是这样,你说我在跳舞,我说这是在拿着刀枪的战前练习。女子甩头是女版阿亚拉舞,我在给士兵们加油。久而久之,阿亚拉舞和苏菲旋转舞等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种文明都有这两端,一端是坚持传统,一端是跟随人性。

好的状态是,这两端在良性互动。

比如宪政体制下,英国的保守党工党,美国的象党驴党。大家遵守相同的规则,在保守传统和释放人性中,不断妥协。太过于传统,则容易守旧。太过于自由,则容易混乱。而在不断博弈中的共识,则稳步推进社会向前,也许不是最好的,不是最快的阿,却是最稳的。

不好的状态则如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后,旧党新党之争,明代的东林党阉党之争。最后,为争而争,缺少了共同底线,变得各方的行为也愈发无底线。今天的川普也有点那个倾向,只是漂亮国的制度韧性还兜得住。

在新约里,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故事,大儿子传统守家,小儿子自由放纵。好的状态是小儿子悔改,大儿子原谅。不好的状态是小儿子不真悔改,大儿子不真原谅,愤愤不平。大儿子就像学校里的老学究,看着小儿子花天酒地,自己从不和学生开玩笑,却私下和女学生打情骂笑,以弥补自己守旧带来的人性压抑。

现代社会普遍是小儿子愈发强势,近年来的右化是大儿子的反击。

中东,却古今都是大儿子更强势。如同IS,宗教警察那样,在很多当地大众心里,他们有着道德正确。小儿子一直比较弱势,如同阿亚拉舞,旋转舞那样,在夹缝里生存。好不容易一百年前出了个凯末尔,对土耳其进行世俗化改革,但一百年后,不管是土耳其还是中东,依然如故。

真理的反面还是真理。如果小儿子一直缺位,大儿子迟早会倾吞父亲的家业。

反之亦然。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