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后期,黄老师在县城的中学之中教语文。到了二十七岁那时年他顺利考上了师范专科,接着离开了大山,带回来让大家皆很艳羡的“铁饭碗”工作。他对待工作,格外认真,做事始终都很勤勉,从未出过,丝毫差错。每年考核之时,他所带的班级,其语文成绩,皆相当不错,所以学校将他当作一位关键的教师。在此期间,领导屡次找他交谈,委婉地表示,只要他再提升一下学历,便很有希望晋升为教导主任。

黄老师乃家中五个孩子之中,唯一的男孩。自幼便被父母视作掌上之珠。按照老家的习俗,其父母早早便为他订了亲,对象乃是同村的李姑娘。李姑娘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务农。她为人既勤劳又善良长相虽朴素,却十分贤惠。在黄老师大学期间,李姑娘曾用售卖山货所得的钱,接济他的学业,二人感情,颇为深厚。大学毕业后,他们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妻子生下一个女儿,黄老师很疼爱,但老家的父母却不满意,逢人便说:"长子不生儿子,老黄家就断了香火。"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没多久,妻子又怀孕了,依然是个女儿。这下老两口更着急了,连黄老师自己也开始担忧起来。

当时正是计划生育政策最为严格的时候,作为公职人员,黄老师本应带头执行,规定仅能生育一个孩子。不过在家庭压力之下,他与妻子冒险要了第三胎,且还是个女儿。两个女儿无奈被送去他人家,只留下了大女儿。待到第四胎时,妻子终于是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儿女双全。

消息很快传到了学校。校长无奈地找他谈话:"你是好教师,但违反政策太严重,上面查得紧,我保不住你。"就这样,为了生个儿子,黄老师被开除公职,铁饭碗丟了,成了一名普通农民。

失去工作的黄老师,不甘心呐,四处奔波去谋生。他做过些小生意,开过一小商店,可都没赚到啥大钱。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他去到了新疆一家企业当管理,凭借着自身的文化水平与能力,很快便得到了重用,工资待遇也是挺不错的。他总算是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命运终于是转好了。



然而,黄老师常年在外,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女儿早早辍学打工,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学习成绩平平,高考落榜了。儿子不愿复读,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在县城游荡,沉迷网络游戏。妻子管不住,多次电话让他回来管教,但黄老师工作忙,只能隔三差五打电话训斥几句。



在黄老师的安排下,儿子被送到新疆跟着他工作。可儿子不安分,嫌工作辛苦,没做几天就整天窝在宿舍玩手机。黄老师又给他找了几份工作,他都是做几天就不干了。无奈之下,黄老师只好把他送回老家。

如今,儿子已经三十六岁了,还是个光棍,不工作也不找对象。村里亲戚几次介绍对象,都因为他没有稳定工作、不求上进而告吹。每次黄老师回家,儿子就伸手要钱,不给就甩脸子。黄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工作,儿子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干嘛要那么辛苦?你不是有钱吗?我这辈子不结婚不工作,一个人活得自在!"

年过六旬的黄老师,至今仍在外地辛苦打拼,他曾经引以为豪的儿子,如今却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痛。当年为了生这个儿子,他丟掉了稳定的工作和前途,如今儿子却选择了"躺平",不思进取。每当想起这些,黄老师总是长叹一声,悔不当初。

村里人常说:"黄老师为了儿子丟了铁饭碗,如今儿子却成了他的负担。"命运真是捉弄人啊,他为改变命运而奋斗一生,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