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15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介绍,近日,中央军委决定,调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等3所院校。

均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其中,陆军兵种大学以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湖北武汉;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以陆军勤务学院、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本部及所属汽车士官学校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重庆。

经波哥观察,这个消息一出,直接搅动了千万家庭的神经,在教育和专业选择上又多了三个硬核的军校,能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获得众多新的利好。

当然,今天来观察这个事情,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在波哥眼中,这里透露出一些不一样的信号:

比如,为何此时要释放出这样的消息?

难道仅仅是为了更新军事院校架构和扩招军事人才?

诚然,面对秋季招生,肯定是现实需要,但是陆军、信息兵和后勤兵三大兵种的院校同时优化调整后启动大规模的招生,就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吗?

下面,先来看下本次调整的主要要点:

此次调整的三所院校,均由国家顶尖军事教育资源整合而成:

陆军兵种大学(合肥):由陆军装甲兵学院、炮兵防空兵学院合并,专攻坦克、火炮等陆军主战装备的指挥与技术。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武汉):整合国防科大信息通信学院资源,主攻网络攻防、卫星通信等“未来战场核心技能”。

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重庆):合并陆军勤务学院和军事交通学院,培养军事物流、装备保障等“战场后勤大脑”。



这是啥意思?

通过不断的优化整合,在原来本有的陆海空火四大军种的大格局下,借助有效的融合合并等,快速合理组建出以前相对比较分散的相关小兵种,而形成了军航、网空、信支和联保四个独立的兵种,确实令各界感觉有点纳闷。

当然,在国内来看,又颇为合理:

比如,去年我军裁撤了战略支援部队这个军种,其下辖的两个兵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调整出来,成立了两个独立的兵种。

2024年4月19日,我军新成立了信息支援部队这个新的兵种;再加上之前成立的联勤保障部队。

也就是说,通过本次的整合,在一个大体系内,在领域和相关专业的融合上将更加全面有效。

熟悉军事领域的朋友都知道,2015年,我们曾经已经进行过一次大的军改,军事院校也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如今10年过去,国际形势与训练模式、武器装备、网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涉及的要求日益增强,为了适应这一巨大变化,我们的编制体制也必须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

对此,有分析认为,按照每个军种都必须有自己的指挥、技术和军医学校的指导思想,所以四大军种的军校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组合。

另外,独立的兵种,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不同,也应该组建相应的军校培养适合本兵种特点的各类人才,所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军委决定为适应军兵种结构布局调整和军事人才培养需要,新组建三所军事院校。

也即,在军种和兵种之间,基本都进行了横纵之间的整合,专业化和综合化趋向更加更合理的融合和布局。

譬如,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的组建,可能考虑到该独立兵种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兵种,所以决定以最早的武汉通信指挥学院的班底为基础进行组建,更好进行网信体系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该兵种没有指挥院校,只有技术工程类院校。

再譬如,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的诞生,则是顺应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信息主导的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为基础组建,这所大学的成立,将为我军培养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具备信息作战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夺取制信息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如上所述,在这种“T”字形领域和专业的搭配模式下,将能给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质军事指挥等类人才。

最后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此时启动新模式下的招生,而且还是三个兵种的联袂行动?

就没有震慑世界等其他的想法吗?

这似乎有点牵强。

因为,当前,国际局势非常紧张,印巴战火刚刚宣布停火、饿乌战争的调停处于新的僵持阶段等,5月15日就推出如此大的一个举措,你敢说咱们没有其他的意思吗?

并且,俄罗斯的大阅兵刚刚结束,就连特朗普都要在自己的生日来一场大阅兵,这些事情,又昭示着什么?

因此,波哥个人认为:

上述我们三大兵种及相关军事院校的快速调整,绝不是国内编制体制优化的单方面原因,皆为世界巨大变化和局势风起云涌外力下的一个客观结果。

其次,中国军事院校这么大一个动作,肯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和研究分析,军事实力、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布局等,最后都指向军事综合能力和实力的深度和持久的较量,特别是信息支援和联勤保障两个方面,其中的意义更加重大,其显化作用也更加明显和直白。

毕竟,信息化和科技化,已经是各类武器和指挥系统的核心的神经网络,后勤保障则是实战战力的有效匹配和持续供应的重大需要,可视之为战场上的血脉,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试想,如果神经网络不灵敏,后勤保障缺乏效率,在速战和持久战两个维度,都会非常脆弱,不可能取得想要的战果,更别说去战胜敌人了。

例如,在本次印巴战争中,难道仅仅是万国造武器的拉胯吗?只是印度缺乏软件和网络人才吗?

也必定不是。

因为,在软件人才和技术方面,印度也是很牛叉的,很多方面依然处于世界的前列位置。

那它为什么,多年来,又不能离开其他武器输入方工程师的支持呢?

等等

这其实都说明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至少有一点,印度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是有严重缺陷的,即使在有相对比较强大的软件人才的基础上,在军事人才方面却难以有效支撑和断层,当然有印度喜欢卖卖卖等角度的原因,可是,自己在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就是印度的一个巨大短板。

而专业人才的产出,靠的是军事院校的系统培养和打造,也非一日之寒就能做到的,优质人才匮乏或青黄不接等,这也是此次印度要快速停火中的一大掣肘原因。

当前,我方为有效应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军事经贸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推出新一轮军事院校的改革,快速去优化自己能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当下和未来战争新模式下所需要的优质人才,客观和快速面向未来,实乃在为未来而战,要为中国的持续繁荣保驾护航。

未来的武器愈加科技化和先进,没有足够优质人才的驾驭,实际战力就很难在战场上及时显现出来,故而,再有强大的产能和先进的武器,也没有什么大用,反而会变成一个束缚。



据波哥观察:

本次的调整,实际上,是一次完全面向未来的科技、制造、武器、人才等方面的重大重组和架构,基于未来变化和趋势而前瞻,因此,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抢跑的节奏。

陆海空火四大基础和支柱,都面临着新的考验,不得不去思考新的范式和结构,因为,一切的科技和武器皆是工具和手段,离开人这一核心元素,最终都是一堆废铁,没有例外。

我们认为,如此调整和新布局,也是一次新的起跑,以便通过人才的良将如潮的实力,在器+人之间有效打造出一个可以自循环的大系统,未来人机合一、优势共振、军经互助等,才能得到更多更强大的保障,可有效缝合和缩小研发和实战之间的相关差距,以发挥出先进武器的更大的克敌能力,而提高实战时武器的效能。

同时,也可以形成足够的引领之势,有效与其他国家拉开距离,而能在战略层面,创造出新的优势。

所以,请不要简单去把此事解读为国内军事人才培养和就业单一角度的问题。

因为

一兵一卒,关乎国家大计;

一枪一炮,关乎战场胜败;

一地一国,关乎得失兴亡。

必须要为之计长远,三大兵种的变化,其背后须思考的因素众多,值得大家去深思体会。

近日,为什么,法国要批评印度阵风战机飞行员的水平不行?这仅仅是印度飞行员的训练时间比巴铁人员短吗?

这很难经得起推敲。

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很复杂,但谁又能讲,印度在军事人才培养没有众多问题呢?

据波哥观察,本月15号,我军推出的上述军事院校整合和招生的新闻和大动作,绝非一个一时相关军事院校和兵种的简单变化,其背后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内涵十分丰富,各位大咖可以去揣摩一二。

今天,我们以个人的独特视角做了一些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波哥觉得,本次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充分昭示出中国军经民和产学研等体系,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其影响必将深远。

毕竟,足够、和可持续的优质人才的培养和有效供给,生生不息之下,才可固本强国,和行稳致远。

一句名言已反复告诫: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而大炮,皆需要合理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有效驾驭,这才是根本。



有鉴于此,其他的,就无需多言了。

军民一心、良将如潮,坚韧不拔、深度洞察,步步为营步步赢,先敌发现、先敌布局,最后又必将不断呈现中国版的《侠客行》的胜境: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诚如斯言,真实不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