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越是没人性的规定,背后越要意淫出人性的考量,好让人看完新闻觉得: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越是有人性的呼声,现实中就越要用无人性的方式压制,好让人经历完觉得:理解也没用。
这是胖胖凌晨三点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句子,当然,胖胖认为这句话说得还不够狠。
它不是一句调侃,它是一面镜子,照出那些表面“合规”的不讲理,照出那些打着“流程”旗号的人性冷漠。
这两天,读特新闻有一则报道:
生理期不舒服去校医室开假条被要求脱裤子证明。时间是5月15日,地点是北京某高校,一名女生在生理期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前往校医室开假条,却被要求脱裤子来“证明”她确实来月经了。
报道还说,5月16日,媒体打电话到该大学医务室,说明身份和来意之后,对方直接来了一句“正在忙”,然后挂断电话。
果不其然,该校随后发布的通报也没有让人失望:
“经调查,校医室值班人员工作符合相关流程”;
“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开展进一步诊疗工作”;
“未出现器械及手诊等检查行为”;
“视频存在失真”。
啊这……在你脱裤子之前,流程上你是“自愿”的,你说说,这是自愿吗?
这就像某些新闻报道中,村霸在路上设卡收过路费,嘴上说是“流程合理”。你明明没走他们的路,他却说:“你进了我们村,收费合理合法。”
流程上说得通,逻辑上说不过。
当然,这也这类人的“土匪”思维:
不是去解决人遇到的问题,而是去解决“人对流程的情绪”。你不舒服不要紧,只要我流程合规,你有情绪是你的问题。
所以越是侮辱人的规定,越要包裹在“流程合规”的外衣里,让你质疑自己是不是多心了;而越是合理的请求,越要用“规定不允许”来堵死,好让你明白,这地方不是讲理的。
这些地方不是讲理的,是讲规矩的,但这个“规矩”,到底是谁定的?为了谁定的?又对谁起作用?
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常识性问题:
生理期不适,需要请假,是一件多么基本的人类常识。
它不是什么争议问题,更不是无理要求。
痛经、头晕、乏力——女性朋友每个月都要经历一轮,不舒服是生理反应,不是假装。
可偏偏,就在这个最该体现人性与体谅的环节上,学校给了一个“脱裤子证明”的解决方案。说是流程合规,实则流程冷血。
这种流程,背后体现的不是“科学管理”,而是一种彻底的不信任——不信任学生,不信任女性,更不信任这个群体会说真话。
可悲的是,它还被包装成“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的正义之举。
该学校徐老师说:“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是之前有部分学生谎称自己来例假,去医务室开假条。”
注意这回答:因为有人可能会说谎,所以我们要让所有人证明自己没说谎。难不成有人说自己拉肚子,你也让他当场来一发?
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操作,根本不是管理,而是一种把学生预设成骗子,然后用羞辱的方式来筛查。
生理期请假,按理说,只要本人陈述即可,哪怕真有个别学生撒谎,那也是管理方式的问题,不该成为否定所有人的理由。
但他们呢,往往不是这么看的。
在他们眼中,规矩的稳定,比人的尊严重要。规矩不能因为你一个人例外而破坏。
难不成在学校眼中:
学生天然不值得被相信,管理者天然拥有解释权。
然后在这种逻辑下催生了无数个“合理化羞辱”的场景?
而这一切,往往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外壳:“防止有人作弊”“防止有人撒谎”“确保公平”。
但问题是,这种规矩下,公平是靠怀疑和羞辱来维护的。
咱们再看这些回应啊,常常会说“在征得学生同意后”。
可你想想啊,一个小姑娘,在校医室被人要求“脱裤子证明”,你觉得她敢说“不”?你觉得她能马上对抗整个学校吗?她能不同意吗?
人是有羞耻心的,被侮辱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沉默,不是抗议。
而这恰恰被某些人拿来当成“默认同意”的凭证,进而变成“我们没有问题”的遮羞布。
所以这个社会特别喜欢“理解”二字,只要你“理解”了,那我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改;只要你“理解”了,那问题就不叫问题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该理解的,是规矩该理解人,不是人该理解规矩。
最令人痛心的是,这种看似“个案”的事件,其实正在变成一种“常态”:
流程合规,人心冰冷;规定齐全,尊严缺席。
我们活在一个看似严密、却充满漏洞的系统里。它最擅长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回应事件”;不是关心人,而是“稳定系统”。
所以你会发现:
当你讲理,它跟你讲规则;当你讲人性,它跟你谈流程;当你讲尊严,它开始谈视频“是否失真”。
最后,你疲惫了、沉默了,而它继续运转如常。
看到这样的新闻后,舆论场上总会出现这样一种声音:
“这规定虽然有点过了,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学校也怕学生钻空子。”
“他们也是为了工作好交代。”
这是胖胖在评论区看到的声音。
你看,这才是最可怕的部分:
有些人开始习惯、合理化、甚至体谅这些荒唐的规定。
一开始是愤怒,后来是麻木,再后来附和这种不合理规定。
我们把羞辱自己的人,叫做“流程”;我们把侵犯尊严的事,称为“规定”;我们甚至学会了自己说服自己“也不是不能理解”?
这不就是所谓“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胖胖呢,不否认管理需要流程,也不否认制度要有底线。
但流程的存在,不该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
制度的稳定,不该以压抑个体的声音为代价。
一个连女生生理期都不能妥善照顾的校园,它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一个只会以“合规”回应羞辱的系统,它能守住怎样的社会信任?
不是胖胖非要挑刺,而是这个社会太容易用“规定”堵死一切。
而“规定”不是不可以修正;“流程”不是不可以改进。
每一个人,都不该因为是否合规而被人格羞辱,也不该为了请一个假而被脱裤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