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膏方博物馆以“膏方·未来:千年智慧的当代回响”主题展览,献礼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作为全球收藏中医膏方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此次展览围绕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与新生。
该展览于5月16日正式启幕,吸引了众多中医药爱好者及学生前来参观。(主办方供图)
展览通过“历史-当下-未来”的叙事轴线,将中医药文化嵌入快速变化的社会语境,既彰显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韧性,又凸显科技驱动的创新动能。在展览的入口,“膏方千年”主题展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诸多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珍贵药具,以及珍稀的古代医药典籍和手稿都在本展览中与公众见面。
图为观众欣赏古代名医手稿。(主办方供图)
在“膏方时光廊”中,观众可直观感受从手工熬膏“滴水成珠”到智能生产线“一键成膏”的千年技艺跃迁。在“非遗活化实验室”互动体验区,提供药材辨识、简易膏方调配(如药粉混合、收膏)等互动环节,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清代铜制膏方挂旗工具等文物前,仿佛“穿越”至清宫药房。前来观展的退休教师李老师颇有感慨:“没想到,膏方文化也可以这么‘潮’!这墨香混着药香,真像翻开了活的历史书。”
图为中国膏方博物馆讲解员向观众展示世界纪录认证(WRCA)证书。(主办方供图)
展览现场药香氤氲、人头攒动,从历史文献到国际交流,从手工技艺到科技赋能,立体呈现了膏方的文化价值。当膏方文献的沧桑墨迹与数字屏幕的流光溢彩交织,这种“跨越千年的同频共振”,正是中国膏方博物馆对“博物馆未来”的回应——用科技激活传统,用共情连接公众,用轻盈的姿态承载厚重的文明。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未来的孵化器。
中国膏方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专业的中医膏方类博物馆,于2017年5月18日正式开馆,馆名由原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题写。
博物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藏品包括10万余方膏方文献、300余套医药古籍善本、1500余册医生的未出版手稿,以及多件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药具。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数万名参观者。博物馆以“保存膏方·研究医药·服务生命”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范围内研究膏方历史最为深入、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性机构。2024年年初,中国膏方博物馆将一批珍贵的膏方捐献给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凭借其丰富的藏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称赞中国膏方博物馆为“中国膏方奠基石”。2025年1月20日,经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审核,中国膏方博物馆获得“世界收藏中医膏方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世界纪录认证。
“膏方不是尘封的标本,也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流淌的文明、哲学的载体,以及公众可参与、可感知的生命体验。”中国膏方博物馆馆长曾凯表示,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贡献了力量,在未来,更可以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