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底气了?特朗普中东“捞金”2万亿后,叫嚣对华加征新关税!
沉寂多时,一心要在政坛卷土重来的特朗普,被曝又有大动作了。
本以为只是例行造势,但消息一出,全球市场都为之一震。
更不对劲的是,他这次的矛头,又一次直指中国……
几天前,特朗普结束了他旋风式的中东之行。
据其团队高调放风,此行成果堪称“史诗级”。
首先是沙特阿拉伯,一份超过600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大单,稳稳落袋。
石油、基建、未来科技,几乎无所不包。
紧接着是卡塔尔,更是贡献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厚礼”。
其中包括一份高达2435亿美元的经济与军事合作协议。
还有那160架波音飞机的巨额订单,足以让波音的股东们笑逐颜开。
就连阿联酋,也默默签下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特朗普本人更是志得意满,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宣称。
此行为美国带来了近2万亿美元的“超级大礼包”。
一时间,镁光灯聚焦,赞誉与质疑齐飞。
支持者认为,这是特朗普“交易的艺术”又一次完美展现。
是美国重塑中东影响力,乃至全球领导力的关键一步。
反对者则忧心忡忡,担心这些天价协议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交换。
以及,对地区平衡可能造成的冲击。
但无论如何,特朗普似乎又找回了那种熟悉的“掌控全局”的感觉。
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
中东的“捷报”还在耳边回响,特朗普却已然调转枪口。
就在外界还在消化那2万亿大单的震撼之时。
他突然抛出了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
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新的单方面关税。
这个“多个”,范围有多广,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特朗普特别提到了一个名字:中国。
他的理由,听起来还是那么“特朗普”:
“我们无法与所有的贸易伙伴都达成协议,尤其是那些长期占我们便宜的国家。”
他还意有所指地抱怨:
“正是因为以往的美国总统们,太长时间忽视了中东,才让某些国家在贸易领域获得了不应有的优势。”
矛头直指中国,意图不言而喻。
就是要夺回所谓中国在中东乃至全球“抢走”的贸易份额。
这番表态,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因中东大单而略显乐观的全球贸易市场头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少分析人士已经开始猜测,这新一轮的关税战,会比上一次更加猛烈,还是更加“精准”?
对比他上一个任期内发动的关税战,那可是范围广泛,层层加码。
几乎波及了所有主要贸易伙伴。
而这一次,特朗普似乎暗示,会更有选择性。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极限施压”与“美国优先”的逻辑,恐怕不会有丝毫改变。
市场的神经,再度紧绷。
特朗普在中东能有如此“斩获”,绝非偶然。
美国与中东那些石油富国之间,早就用一根看不见的利益纽带,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这根纽带,最核心的一环,便是“石油美元结算体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
如何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成了美国当时面临的头等大事。
于是,他们找到了中东的产油国,尤其是沙特。
一个默契达成了:
美国为这些君主制国家提供强大的军事保护和政治支持。
作为回报,这些国家必须承诺,其出口的石油,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
由于全球对石油的刚性需求,这就意味着,任何国家想要购买石油,就必须储备和使用美元。
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中东,这个星球的能源核心地带,其每一桶石油的流动,都在为美元的霸权添砖加瓦。
美国掌控了这里,就等于扼住了全球能源供应的咽喉。
更能通过美元的潮汐,影响全球资本的流向。
这笔战略账,历届美国政府都算得清清楚楚。
特朗普,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更是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所以,那6000亿、1.2万亿的协议,不仅仅是金钱的数字。
更是军事、能源、金融、政治利益的深度捆绑。
是美国确保其在中东地区主导地位,进而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一环。
这些“大礼包”,更像是中东国家为换取美国持续“庇护”而缴纳的“保护费”。
特朗普只不过是那个上门收租,并且把金额又往上提了提的人。
除了赤裸裸的经济利益交换,特朗普在中东的政治布局,同样深不可测。
他与叙利亚那位颇具争议的“临时总统”朱拉尼之间的秘密谈判,虽然细节至今仍被浓雾笼罩。
但其试图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寻找新的权力平衡点,扶植代理人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朱拉尼的背景,复杂且敏感。
特朗普选择与之接触,本身就是在下一盘险棋。
这背后,既有对传统盟友的敲打,也有对竞争对手的威慑。
而在伊朗问题上,特朗普更是延续了他一贯的强硬姿态。
毫不掩饰其颠覆伊朗现政权的野心。
他深知,一个被削弱甚至被控制的伊朗,对于巩固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至关重要。
通过拉拢一部分阿拉伯国家,共同构建反伊同盟。
再辅以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
特朗普试图在中东地区,重新划定势力范围。
这些政治操作,与经济上的“攻城略地”互为表里。
共同构成了特朗普完整的中东战略图景。
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及搅动风云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或许,也正是这种在中东地区“成功”的操盘,让他感觉“底气”又足了不少。
才敢于在刚刚收获颇丰之后,就立刻将矛头对准下一个“目标”。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动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新一轮的关税威胁,如果真的落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无疑将再度升级。
这对于正在努力复苏的全球经济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明确将矛头指向中国在中东的贸易活动。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能源采购、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合作,成果斐然。
中东,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和海外市场。
特朗普此举,显然有遏制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上升的意图。
试图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挤压中国在该地区的活动空间。
甚至,不排除利用其在中东的“新联盟”,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通道构成潜在威胁。
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挑战,中国将如何应对?
是被动接招,还是主动出击,寻求破局之道?
这不仅考验着经济的韧性,更考验着外交的智慧和战略的定力。
有观点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与中东国家的战略合作。
尤其是在非美元贸易结算、本币互换等领域取得突破。
以此来对冲美元霸权带来的风险。
同时,也要持续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
减少对单一市场或单一区域的过度依赖。
当然,在具体的贸易摩擦面前,必要的反制措施,恐怕也难以避免。
毕竟,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中国在中东的贸易策略,也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继续深化与传统友好国家合作的同时,或许也要更灵活地应对地区局势的变化。
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特朗普的中东“豪赌”与对华“极限施压”,让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平添了更多的变数。
这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
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格局、政治秩序和能源版图。
全球经济的未来,究竟是会走向更加开放融合,还是会陷入保护主义的泥潭?
是大国之间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还是任由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肆虐?
中美关系,这个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其走向,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存在与发展,是全球化浪潮下的自然延伸。
也是地区国家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干扰,中国如何继续稳步推进其在中东的经济战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这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毕竟,国际舞台上的较量,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特朗普的“大棒”再次挥舞起来,但世界也早已不是他上一次挥舞时的那个世界了。
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都将使得这场博弈更加复杂,也更加耐人寻味。
而最终的结果,恐怕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