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一场关于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的探索,正在悄然发生。


通过创新实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工作法,山头街道成功破解了青年人才“就业难”与企业“招才难”的双向困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

日前,记者走进山头街道,亲身体验了这一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带来的显著成效。

服务渠道做“加法”:15分钟就业服务圈触手可及

“家门口就能参加招聘会,还有帮办员全程指导,真是太方便了。”5月16日,家住山头街道颜山花园的张聪在“就在淄博·春风送岗”春季招聘会上,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求职经历。

张聪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找一份电商运营相关的工作,在政务专窗帮办员的推荐下,他接触到了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王凯睿智琉璃等企业,并成功达成了就业意向。


2025年以来,山头街道以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联动社区便民服务站,增设“就业创业”窗口,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春季招聘会上,12家重点企业提供了100余个优质岗位,涵盖了电商营销、机械泵业等多个领域。帮办代办团队主动对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岗位匹配推荐服务。记者现场采访看到,不少求职者在帮办员的指导下,顺利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行政壁垒做“减法”:一链办、免证办提升服务效能

“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社保查询、就业登记、创业补贴申请等业务,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当天,在山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鹏对山头街道的“一链办、免证办”服务赞不绝口。

以往,青年人才在申请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就业登记时,需要分别前往多个部门、多次办理相关事项。如今,山头街道通过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将原本需要多次办理的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实现了“一链办、免证办”。


记者在山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看到,前来办理业务的青年人才只需填写一套表单,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相关事项的申请办理。同时,街道还推出了“免证办”服务,将青年人才在办事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证照材料种类全量纳入电子证照库,实现了身份信息秒识别、关联数据秒获取。

服务效能做“乘法”:技能培训+资源链接+就业保障

实地调研,记者发现,通过积极构建“技能培训+资源链接+就业保障”全链条服务体系,山头街道不仅为青年人才提供了精准的职业规划,还为他们组织了各类技能培训。

走进各社区便民服务站,面点制作、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订单式”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培训班不仅融入了琉璃手串、插花和绘画艺术等特色课程,还通过“理论+实操+直播带岗”模式,将技能培训从教室延伸到云端。


“通过参加街道的电商运营培训班,不仅能学到实用的技能,还通过直播带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学员们说。此外,山头街道还建立了“帮办代办+技能就业”融合机制,为学员提供“一对一”就业规划,形成“培训-荐岗-就业”闭环服务。

服务保障做“除法”:帮办代办,当好人才“贴心管家”

“从技能培训到开店手续,全是帮办员替我跑的。”二胎宝妈王晓莉在参加了山头街道组织的琉璃手串制作培训后,成功实现了居家创业。她告诉记者,陶琉文旅“一类事”服务中心的帮办代办团队不仅为她代办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直播账号开通等手续,还提供了带货辅导等全方位服务。

聚焦青年人才返乡需求,深入实施人才招引“归根计划”。2025年以来,通过乡情联络、座谈交流、政策推介等方式,帮办团队详尽讲解博山区青年人才招引回乡政策,吸引在外优秀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同时,山头街道还强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五色分类管理法”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库,实现就业需求提前“预警”,服务精准送达。


如今,在山头街道,政务服务“四则运算”工作法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成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前来就业创业。下一步,山头街道将继续深化“一网通办、全域代办”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推动政策找人从“精准推送”升级为“未问先办”,助力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胡卿 赵梦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