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于昌平校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中华文化互动体验长廊与“爱我中华”主题晚会两部分,充分运用互动体验及文艺汇演等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民族团结的自觉、对民族精神的信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起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5月10日上午,中华文化互动体验长廊活动在礼堂北侧开展,同学们穿梭于各个展位,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千年的深厚底蕴。










在“梨园新韵”与“墨韵留痕”展位体验角色扮演、拓制拓荒牛纹样,感受京剧艺术与传统技艺之美。在“千结呈祥”与“镂月裁云”展位编制手工艺品、剪裁红纸作形,体会劳动之趣。在“壶纳雅趣”“薪传不息”“执扇绘春”展位同学们掷箭投壶、抽签破题、团扇题字,切实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乐动奇趣”“蹴影飞梭”“射以观德”等展位则通过呼啦圈、藤球、打靶等活动,生动诠释体育精神,让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间。


5月10日晚,“爱我中华”主题晚会于礼堂拉开帷幕,党委副书记黄瑞宇、各职能部门与学院负责人同近千名师生一同观看。200余名法大师生携手内蒙古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的学子,带来一场民族风情的表演,以青春之姿、昂扬之态,共同展现新时代下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担当。


晚会在由56个民族乐器共同奏响的《我和我的祖国》短片中拉开序幕。由国际法学院张晶晶老师和各民族同学深情演绎的《母亲是中华》,歌声动人、舞姿翩跹,诉说着中华儿女“红红石榴结籽抱在一起”的共同期愿。昆曲《牡丹亭》节选与《心·地》借戏曲之魂、舞姿之美,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传递中式美学神韵。











维吾尔族姑娘们带来的舞蹈《赛乃姆》用花火一般绚烂的舞姿点燃了全场的热情,由内蒙古大学小野马马头琴社团与牧歌合唱团演绎的《苍狼牧歌》尽显游牧文化的自由豪迈。舞蹈《卓秋》活力四溢,藏族同学用充满生命力的舞步生动展现着高原儿女的豪放洒脱。《雨打芭蕉》则用灵动的舞步勾勒出一幅极具傣族风情的美丽画卷。









服装秀《织锦叙中华》将晚会推向高潮,41位来自各民族的同学身着民族特色传统服饰,展现了祖国大疆南北的独特服饰文化与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由离退休昌平综合活动协会模特队带来的《平遥古韵》,用风姿卓越的舞步展现了昂扬的精神风貌与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学生处刘瑞琴老师领唱的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用真挚的歌声描绘祥和盛世。《帕米尔之情》用灵动的塔吉克舞蹈诉说着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强军协会与国旗护卫队带来的《祖国不会忘记》,歌声铿锵有力、正步掷地有声,彰显赤子情怀。评书《白马坡斩颜良》带领观众溯回千年,重温英雄传奇。








由辅导员老师代表及“添翼工程”课程学员共同演绎的《凤凰花开的路口》唱响毕业季骊歌。灵心手语协会以手势演绎《如愿》,传递少年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由聒噪社老师与各族学生共同带来的朗诵《中华少年》,则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与团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全体演员登台携手共舞,共同唱响《爱我中华》,用饱满热情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让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在现场观众的心中久久回荡。


据悉,本次活动由学生工作部主办,得到了统战部、党委宣传部、离退休工作处、校工会、校团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不断强化学生“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举,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法大微信【第20250517期】

内容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

图片:叶婧言 张晓宇 李彦颉 王喆 王英杰

王越 黄诗雅 宫铭彤 应寒

伊拉乐图·斯琴格日丽 潘畅 王春蕾

封面图:伊尔根觉罗·荣星

文字:王轶尧 王燕燕 阿合叶尔克·木拉力

编辑:巴音山 依帕尔古丽·木尔赛力木 旦增普尺

排版:张创

校对:张瑶瑶 扎央

责任编辑:谢翔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