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禹州街头,一段手机视频让无数人攥紧屏幕。那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姑娘被三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架在救护车旁,金属碰撞声混着她沙哑的呼喊:“救命!我没病!”这段在16日中午拍下的画面,当天就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视频里救护车的“河南急救”标志清晰可见,最刺眼的是姑娘手腕上的金属反光。路过的黑衣大哥举着手机追问:“她说没病为啥戴这个?”工作人员用身体挡住镜头,七手八脚把人塞进禹州市中医院的救护车。这段短视频引发全网关注,医院值班电话当晚就被打爆。
“我们用的是正规约束带!”医院精神科主任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并出示“医用布质约束带”的采购单。但网友逐帧分析视频,发现金属结构与警用器械高度相似。有医疗从业者指出:“正规约束需要两名医生评估,视频里只见工作人员操作。”
事情在48小时内出现关键转折。知情人曝光姑娘确有精神科就诊史,曾在一附院接受治疗。但记者发现该院接诊记录显示“焦虑抑郁状态”,与通报的“躁狂发作”存在差异。官方至今未公布救护车内部监控画面。
这场风波直接引发全国医疗系统震动。十三省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行动,监管部门宣布启动行业标准修订。法律条文被反复引用——《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非公安机关严禁使用警械。
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讨论:“如果被误认为精神病患者怎么办?”有网友提出:“《精神卫生法》第28条要求书面送诊文件,必须当场查验。”
这场闹剧揭开了公众最深的恐惧。就像热门评论说的:“谁都不想莫名失去自由。”各类平台出现科普帖,强调非自愿送医必须由两名医生共同诊断,且家属需提供完整医疗记录。
涉事医院急救中心门前仍有市民驻足张望,透过玻璃门能看到医护人员正在搬运医疗设备。或许真正需要审视的,是那些本该救人的白色制服,如何在阳光下守住法律的边界。
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谢谢!